天呐小说网 > 长公主死了又死 > 23.023 婚嫁

23.023 婚嫁


  “……可朕想娶之人,朕永远娶不到。”

  听着小皇帝允华语气有些低落,掩良决定还是要对他进行一下心理辅导。

  她想了想,开口道:“允华,你可记得父皇母后之事。”

  允华一愣,静静地看着掩良,过了一会,他点点头,等着其姐的下文。

  掩良对于自己这对便宜老娘和老爹的印象是几辈子叠加起来的,并且不带感情——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和一个没有脑子的女人。

  而允华对素未谋面的父皇母后,却是极为敬仰的——他对父母的印象多来自几个老仆的叙述和史官不多的记载。

  老仆忠心耿耿,自然是将先皇先后叙述得天上有地上无,而掩良也不打算破坏一个小少年对未曾见过的父母的美好想象。

  是以,在允华眼里,父皇英武不凡雄才大略,在世时,整个大齐国泰民安,边境无一族进犯;母后则美若天仙,能于逆王谋乱中脱身,更是拼死生下了他,更何况,父母之间伉俪情深、琴瑟和鸣,允华有什么理由不敬仰他们呢?

  只不过二人的情感故事是很悲剧的。

  掩良慢慢地开口道:“父皇母后……自小青梅竹马,情分极好,后来,父皇也拼了全力,立母后为皇后。”

  允华点点头,接口道:“父皇母后自然是极好的情分……朕曾听嬷嬷说过,是年大雪,母后染了风寒,夜里忽然发热起来,父皇便守了母后一夜。”

  这个故事掩良也听过,虽然她很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现在的重点不在这,她道:“第二天,父皇眼见着母后喝了药,才赶去上的朝。”

  允华道:“少时朕便想,若此生能得父皇母后之伉俪,便了无遗憾了。”

  掩良摇摇头,叹道:“只是可惜,父皇与母后……终究是情深缘了。”

  允华垂着眼睛,不语——

  真的只是缘浅?这其中,难道没有半点人为?

  先皇后……并不是一个适合坐六宫之主位置的人,她优柔寡断,不能决大事,也难统领后宫,这才给了贵妃机会,使得对方一步步坐大,终成水火之势。

  更重要的,先皇后与先贵妃身后,是世家之间的权利斗争,先皇一意孤行地立了皇后,原本势弱的杨家得势,力压众世家,而贵妃的娘家、百年世家的白家——又怎会甘心?

  日后萧渚清谋逆的种子,其实一早便埋下了。

  允华轻轻摩挲着手中茶盅上繁复的花纹,身为帝王,他又怎会不懂,天家无小事,立后立嗣皆有可能影响到国运,这其中纠葛的种种,又岂是他愿不愿意能决定的?

  稍有不慎,便是滔天的灾祸、生灵涂炭。

  掩良看着情绪变得低落的弟弟,又悠悠开口道:“我曾经想……要是当初那白氏为后,便好了。”

  这话其实是很大逆不道的,允华刷地抬起头看着其姐,对于掩良的话十分震惊:“阿姐怎出此言?!”

  掩良对着弟弟挑挑眉毛,又喝了一口手中温温的茶:“难道不是?”

  若是当初白氏为后,便没有谋逆之祸,而以先皇先后之情分,先皇定能护杨氏一脉平安,更何况,白家未必看得上一个小小的杨家。

  若真如此,掩良姐弟二人也不会小小年纪便流落民间,更不会有日后艰难的复国行动。

  换句话说,杨氏为后,大概才是一切混乱的根源。

  允华觉得说不出话来。

  “允华,你既身为帝王,便应当做帝王谋略,这大齐上下具为你所有,你便应当为黎民百姓谋社稷。”掩良放下茶盅,看着自己圆润的指甲,“再说了,即使是平头百姓,这婚姻之事,也有阖家上下需考虑,并非凭自己一意孤行所决。”

  想了想自己可能太强硬了,掩良放松了语气道:“况且,允华怎知,你所娶之人不是你想娶之人?”

  “朕……”允华皱起了眉头想辩解。

  朕想娶的是你。

  “允华可记得,你小时候曾有些个喜欢的玩具,最爱不释手的是其中一个风筝,日日拿在手里,”掩良想起以前的事,笑弯了眼睛,“后来那风筝破了,你便日日吵着要我修。”

  “……”

  “后来那风筝好了,你便欢欢喜喜地玩了几日,也就歇了,再后来,你最喜欢的是一杆白蜡枪,真是日日夜夜不离身,如今还挂在寝殿的墙上吧。”

  允华有些难受,却只静静地听着。

  “那个风筝如今在何处,允华怕也不知了。所以啊,允华有没有想过,你现在喜欢风筝,只是因为你还没有得到白蜡枪?”

  “允华现在觉得不能娶想娶之人,怎知道娶的不是想娶之人呢?”

  接着两人长久地沉默。

  允华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掩良看着他,觉得大概差不多了,决定进入下一个环节。

  她轻咳一声,跟允华讨论起了关于娶媳妇、生崽崽的若干注意事项——

  掩良觉得吧,允华现在正是一棵嫩生生的小正太,要按她的观念来说,正是上初中的年纪,这个年纪应该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然后每天无忧无虑开开心心地玩耍过日子。

  对于允华十二岁就得上岗工作这件事,掩良内疚了很久,这种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摧残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其实她是一百二十个不赞同的。

  何况皇帝那是人干的活么?

  每天从睁开眼睛就办公到闭眼,整个国家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跟他汇报,简直不被累死也被烦死啊!

  现在还要不过十三岁快十四岁的允华娶媳妇生崽崽?!

  封建社会简直惨无人道啊!

  掩良没办法改变这个时代,她能做的最大的反抗,也不过就是仗着自己身份尊贵,做一些出格,却还不算完全不能原谅的事,表达对这个扭曲社会的不满。

  但她不能让允华跟着自己胡闹——皇帝要是跟封建礼法对着干,简直是在亲手推翻自己的统治。

  所以结婚、生崽崽,还是允华必须完成的任务——只有娶了世家和官员们的女儿,生下一堆小崽子,朝廷和世家才能继续和睦相处,共同统治这个国家。

  只不过,这其中还是有操作的余地。

  比如说,允华可以选择娶谁当皇后、谁做嫔妃、纳多少个嫔妃,以及什么时候生孩子。

  总结活了九辈子的宫斗经验,再结合最初那一世看的不少宫斗剧、宫斗小说什么的,掩良为其弟制订了个《后宫建立与管理办法》,这个《办法》可是从允华四岁多就开始拟订的。

  到今天可以说非常完整了,趁着今天闲聊正好说到这,掩良决定就跟允华汇报了。

  《后宫建立与管理办法》总共分为两大块,后宫的建立与后宫的管理。

  首先,后宫的建立方面,主张以允华的意志为主导,选择他喜欢的,同时也要考虑女方的生存和幸福——后宫并不是个适合女性生存的环境,是以那些身体柔弱的、性格或家庭条件不适合后宫生存的,掩良已经早早将她们剃出去了。

  此外毕竟将家中女儿送往宫中选妃的,必定是有所求,这其中甚至有些明里暗里势力的较量,所以要考虑到这些势力的平衡,若是全纳进来或者全拒之门外,恐怕会引起动荡。

  另一边,后宫的管理方面,在掩良看来,大多数的后宫斗争核心在于争宠,手段方法无非栽赃陷害告黑状下毒之类。

  是以,掩良制订了一系列执行办法——

  一、不主张广纳后宫,照顾世家各家长意愿,再配合允华需求即可,人少,争宠的复杂程度也低;

  二、要做到平等对待、雨露均沾,不能厚此薄彼,要把矛盾掐死在萌芽阶段;

  三、子嗣方面,在十六岁之前尽量不要孩子(其实掩良原本想的是二十岁之前不生崽崽,只不过想到张老头等可能要跳脚,不情不愿地折中了),待孩子生下来以后要做好保护措施,后宫斗争最容易伤及孩子,而年幼无知的孩子往往不能防范……

  ……

  见掩良越说越兴奋,大有收不住之势,允华只觉得头疼无比,他沉痛地扶额,再抬眼看看自己两眼放光的长姐,决定还是阻止一下她。

  允华抬起一只手,刚想说什么。

  谁知掩良越说越兴奋,一把抓住允华抬起的手,一句“你先听我把话说完”,就又一通吧啦吧啦……

  深夜,允华盯着一豆灯火发呆——

  想起今天掩良的一番话,允华知道她是想让他安心立后、莫想其他,也知她忧心朝堂上的种种纷争。

  可她不知,那年他嚷着要她修风筝,只是为了看她用剪刀裁开纸,再糊到绑好的竹条骨架上。

  后来他不分寒冬酷暑地练枪,也只是想能有一份力,护住她。

  允华一直都知道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间他已走到庭院中,他抬头,阴云密布的天空一片沉沉的黑,不见一颗星星。

  原本他们二人应当一块品茶对弈,评香听曲的,结果变成了商议他的婚事。

  原本他正忧伤明媚,结果她又拿出什么后宫建立与管理方法。

  允华无奈地哼笑出声,她总是这么的——焚琴煮鹤,不解风情。


  (https://www.tiannaxs.com/tnw102742/3407477.html)


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www.tianna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tiann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