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小说网 > 山海潮纪 > 第二十四章 临巢楼文会

第二十四章 临巢楼文会


  庐州府有八处景观闻名于世,分别是蜀山雪霁、淮浦春融、镇淮角韵、梵刹钟声、藏舟草色、教弩松荫、巢湖夜月、四顶朝霞。

  临巢楼,坐落在庐州府东南金斗门十余里之外,古称“镇淮楼”,乃是争鼎时代所建,几次战乱中被焚毁,尔后又重建,庐州八景其中有四景并拢在此处附近,只是四时之景不同,非是久居之人,难以窥见全部罢了。

  腊月二十三,正是小年,庐州府牧张皓月就是在林朝楼设置文会之宴,邀请庐州境内的豪族名流前来此处聚会。

  苏潮锦衣劲衫,这是大夫人为他准备的,毕竟是出席庐州府牧组织的文会之宴,即便苏潮再怎么为大夫人不喜,这出来了就是代表了苏府的脸面,若是穿得寒酸破烂,岂不是说大夫人持家无术?

  苏府前后有着四副车驾,随从者将近百人,其中有苏潮的爷爷先朝礼部尚书苏老太爷苏嵩,大伯庐州盐运司经历苏陌及其长子苏繁,三叔庐州南城巡尉苏烈及其长子苏恺,最后才是苏潮独自一辆。

  “潮哥儿!”

  对着苏老太爷和大伯苏陌等人见礼之后,那三叔之子苏恺就是来到了苏潮的身边,十分热情的招呼道。

  三叔早些年的时候就分户了出去,在庐州城里置办了宅子,因为父辈的亲近,苏恺也是和苏潮玩的十分亲近,只是近些年却是很少见过面,难免是有一些生疏。

  苏恺年龄虽然小上半岁,但个子却是高出苏潮半个头,古铜色的肌肤,目光十分精炼,苏潮一眼就是辨别出这苏恺是练武之人,想来这些年作为武职的三叔也是没少操练这小子。

  倒是一旁的苏繁昂着头,腰背也是挺着笔直,这些年在外随着各位文宗宿儒求学经典,其腰际便还别着一把精美华丽的佩剑,对着几位随行的长辈行过请见之礼后,就是再无动作,也无心思和苏潮、苏恺这些同族兄弟寒暄。

  在这临巢楼之外,又有几大豪族的子弟到来,他们鲜衣怒马,恣意昂然,胯下的马匹高大雄俊,毛色纯正,一看就是难得的宝马良驹,价值不菲。

  苏繁显然是与这些人熟识的,也没有面对苏潮和苏恺同族兄弟的冷漠,很快就和那些鲜衣怒马的翩翩公子年少打成一片。

  “苏繁兄,建邺一别怕是有两三年未见了吧。”

  “嗯,比不及李兄周游列国的潇洒,只得在恩师身边虚心求学。”

  “哈哈,苏兄过谦了,想此番前来临巢楼,看来也有打算博取文名啊。”

  “李兄你们几人过来不也正是如此么?”

  这些大族子弟极有风度,谈笑风生之间就是进入了临巢楼之内。

  苏老爷子作为先朝朝堂大员,自是被请入了临巢楼的核心之处,与庐州府牧张皓月、庐州刺史周玄明同席。

  而似大伯、三叔这些在职官吏就是要逊色一些,至于苏潮这些大族子弟就是另外一个圈子了。

  苏潮和苏恺进了临巢楼,苏潮有些愤愤不满暗自对着苏潮嘀咕道:“本以为那苏繁天性冷漠,不喜理人,现在看来,只是不屑与我们这些兄弟说话罢了!”

  苏潮对此倒是没有什么反感,且是宽慰着苏恺说道:“你也不必如此,苏繁常年在建邺求学,见识到的世面都是王都风光,自是和我们没有什么好说的。”

  闻言,苏恺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接着说道:“这倒也是,这苏繁在建邺的授业恩师可是吴国著名的理学大儒南宫明,如今金陵理学把持吴国朝堂社稷,苏繁能够拜在南宫大儒的门下,必定是多多受益,将来更好做官。”

  说完这些话之后,苏恺也不在管顾那苏繁究竟是什么模样,拉着苏潮的衣袖找到了一处位置坐了下来,和苏潮聊起来了其他的事情。

  苏恺说道:“今日这临巢楼文会之宴虽然谈不上是鸿门宴,却也是宴无好宴。”

  苏潮开口问道:“这是何故?”

  苏恺低着声音回道:“潮哥儿,你不在庐州城内住着不知晓,你可知今日这临巢楼文会真正的主办之人是谁么?”

  “不是说庐州府牧大人么?”

  “这只是其一,却不是其二,临巢楼文会真正的主办之人乃是当朝四皇子……庐陵王!”

  庐陵王,苏潮闻言,有些印象,似乎这庐陵王的母族出自庐州府牧所在的张氏一族,也就是说,如今的庐州府牧张皓月乃是当朝国舅,也不知道是担忧树大招风还是什么,这庐州府牧却是自始至终有意压制自己国舅的身份,从不张扬。

  苏恺接着问道:“潮哥儿,你可知晓吴国皇室和庐州的恩怨前事?”

  苏潮点了点头,吴国皇室和庐州本地豪族的关系并不融洽,这是源自于三百年前的争鼎乱世,彼时的庐州并不属于吴国,而是隶属于淮河以北的卫国,似如今庐州府本地的豪族张氏、乐氏、李氏等等都是当时卫国的守疆重臣。

  持续百年的争鼎乱世中,古吴国和古卫国打的是血雨腥风,庐州所在的江淮一带连连征战,十室九空,名不聊生,这也是争鼎乱世中原列国相互征伐的缩影,消耗尽了中原的国力。

  争鼎乱世末期,中原列国国力耗损,而在北方的匈胡部落趁势南下侵略中原,蛮荒中的众多妖族也是趁机出世祸害四方,这种乱象一共持续了百年,中原百姓苦不堪言。

  及至东皇出世,合纵连横中原列国,共击北方匈胡和蛮荒众妖,方才是还了中原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而后东皇分封诸帝,庐州因为地域关系被划进了吴国的疆域,但争鼎乱世中相互征伐的血海深仇岂会是轻易可消弭的,彼时的东皇也默认下了庐州对吴国皇室听调不听宣的存在。

  对吴国皇室而言,无论是争鼎乱世时代,还是当下,庐州的存在如鲠在喉,阻挡其北进中原的雄雄野心。

  只听苏恺又道:“庐陵王的存在,就是为了弥合吴国皇室和庐州本土豪族的裂隙,只是这件事牵连万千,庐州府牧取字卫庐,何尝不是对吴国皇室联姻张氏一事的回应。”

  说到最后,苏恺也是告诫道:“今日虽是名为临巢楼文会之宴,但实则却是以庐州府牧张卫庐为首的庐州本土派和庐州刺史周玄明为首的庐江亲帝系的梅雪之争。”

  “梅雪之争……”

  苏潮知晓这个典故,当年东皇分封诸帝时,彼时庐州府牧张武靖和吴国使臣周景玉在东皇面前议论庐州归属,正值梅林大雪,东皇以张武靖与周景玉二人的文采高低决定庐州归属,诗赋以眼前之景为题。

  张武靖虽然文武双全,却是以武道治军见长。

  那周景玉虽也领兵,却是儒将,家学渊源,尤善音律和诗词歌赋。

  结果张武靖的《咏梅赋》输给了周景玉的《颂雪长歌》,至此,庐州归于吴国,听调而不听宣。


  (https://www.tiannaxs.com/tnw85423/6760992.html)


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www.tianna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tiann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