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小说网 > 带空间去红楼看戏 > 第71章 贾政罢官

第71章 贾政罢官


  

  贾赦已经无奈了,这女儿前脚作死,这当爹的就后面跟上来了。象州学子将孔子庙的孔夫子给抬到贡院门口,上千名学子当着孔子像将贡院给砸了,原因是买卖考题。衙役镇压,失手打死了四名带头的学子,而且这四名学子还是当地最出名的四个才子,也是当地的望族子弟。

  事情闹得差点造成民乱。要说贾元春是真有魅力,照理,忠宝亲王什么样的美女没见过?捡了贾元春这双破鞋,谁要说他是有什么利用的心思,或者有什么想法,那真的是冤枉了徒祄,谁不知道贾家贾政这支不被贾家族里认可?他们这根本就没啥可利用的。

  徒祄绝对是单纯的就是想跟贾元春在一起,不然不会死心塌地的帮她谋划,甚至帮着连秀才都不是,更没进过翰林院,不被读书人承认的贾政做了象州学差。两代皇帝也知道他没有别的心思,不然怎么能容得下他?

  这学差虽然没有干预地方政令的权利,只是巡视监督乡闱,看有无疏漏作弊等现象,确是读书人被认可的一种表现,端得清贵。徒祄想来也很清楚贾政干啥啥不行,所以直接给他弄到象州去了,这象州一大半都是少数民族,并不太重视考试,徒祄让他过去就是走个过场,等任期一到,就把他抽回来,到时候给他升个官职高点的闲差养老就是了。

  就是如此简单的事儿,他都能办砸,他到了地方以后,倒是听话的从来不去干涉政务,每天除了跟当地的酸儒们喝酒做几首狗屁不通的诗词以外,就是玩儿当地的乡绅等送来的女人,该干的事儿,都交给了一个手下。

  这个手下就是其中一个尤为得宠的小妾的兄长,当地有名的地痞,也是泄露考题的关键人物吴才德。他让自己的妹妹哄着贾政说出本届考题,然后分三等卖给考生,一万两的只要进去走个过场,就会有人将完好的卷子填好。就等着发榜就行。五千两的会将答好的卷子答案让你背下来,然后到时候默写就成。两千两的只有考题,需要自己想答案。

  据说上一次就有过经验了,只是因为卖的人少,也没有人知道,事情就被遮掩过去了,只是中了秀才去参加会试的都没有通过,上面觉得他政绩太差,考核看在他上面有人的面子上,只给了平,所以没能升迁回京。

  吴才德这次用卖考题得来的部分银子帮着贾政给上面打点好了,只等着乡闱过后,就将考评打上优,等吏部将文书发回来,贾政就可以回京了,贾政也给吴才德承诺,自己回去以后,也把他带回去,到时候让他外放做个小官。

  结果这次做的太过,从解元到第八十名,都是买考题的人,而且其中一个连名字都写不明白的乡绅,在考试之前就吹嘘自己这次必能得到前十名。刚开始大家都以为他在吹牛,并不太在意,结果等桂榜公布的时候,这个乡绅的名字真的在榜,还是第七名。

  学子们马上意识到了不对,而且一些当地书院鼎鼎有名的学子要么直接落榜,要么就在极为落后的名次,更可气的是前三名贴出来的文章还是他们自己曾经写的文章,这下考生们不干了,十年寒窗苦,为的就是金榜题名,结果自己写的文章成全了被人,自己反倒名落孙山。于是受了委屈的学子们将事情告到府衙。

  所谓官官相护,不说贾政身后据说是有大背景的,就是他们自己也得到吴才德帮着孝敬的银子了,所以就以妨碍公务的罪名打了几个学子,然后将人撵了出去,这些学子们更气愤了,聚到一起将孔子像抬到了贡院门口,他们要让孔夫子看着这污浊的考场被砸掉,也是为了将事情闹大,得到公正的对待。

  结果却将矛盾更加激化了,死去的四个学子家里也都是有氏族的,要知道,古代这样的氏族,通常都是倾一族之力培养一个最有天分的学子出来,指望着他一朝鱼跃龙门,然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自己族里最有希望的苗子就这么没了,简直就是断了所有的希望,这怎么能就这么算了?赔偿?你能赔得起二十来年一个氏族付出的时间和财力吗?

  你千万别小看氏族的能力,尤其是几个氏族联合,那绝对不是一个小小的府衙能受得了的,至于军队,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谁敢轻易出兵?是要造反吗?就是石智勇想要出去以练兵的名义出海剿匪,都得事先请示了皇上,得了手谕方可。

  至于贾赦让他派人帮忙去管金陵府的事儿,一来用的人数少,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贾赦拿着金牌,上面有如朕亲临四个字,相当于代天宣旨,同时还手握龙泉剑,有先斩后奏的权利,他等于是奉旨行事。

  所以象州驻守的军队只能看着府衙闹事,自己将事情八百里加急送到御前,等着皇上下旨,是安抚百姓还是做叛乱处理。当然,驻守军队也是觉得百姓闹得好,不然事有轻重,完全可以酌情处理,帮忙简单镇压一下还是能做到的。只是军中的汉子们,尽管可能没有文化,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可是他们却是真的看不惯贪官污吏横行,也是希望朝廷能给予公平处理。

  徒禛都想骂娘了,这还能消停了吗?自己前脚从行宫回来,后脚就接到八百里加急公文,而且两次的罪魁祸首还是父女俩,这贾政真的是贾代善的种吗?真不是小史氏偷人得来的?可是无论是贾赦,贾敃还是贾敐那都是不错的啊,怎么就贾政这样那?贾元春偷人不是随了小史氏吧?

  徒禛想着这些不靠谱的事儿,可是还得处理,赶紧将大臣们连夜叫了进来商量该怎么处理,派谁去处理,象州虽然不像江南那样是士林中轴,可是这事情一个弄不好,寒了天下学子的心,那就麻烦了。

  都说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可是也得人家愿意卖啊,一但大家都觉得不公平,不愿意出仕,那朝廷上哪找人才去?人家愿意逍遥乡野,你就是帝王也不能硬逼着人家给你卖命吧?有能力的人,就是皇上拿这事儿都没招,就像贾赦的小师父,太上皇那时候不想将他收为己用吗?

  那是不可能的,最后不也只是用贾赦逼着他认可了逍遥男爵的爵位罢了,还得允诺,不受有爵位者不可私自离京的规矩,只是希望必要的时候能出手相帮,顺便做给有本事的人看着,希望借此招到有本事的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只是现在,贾政出了这样的事儿,就地□□都不为过,可是前脚贾元春爆出有孕,后脚就下旨杀了贾元春的爹,不明就里的人就会说徒禛容不下兄弟,怕兄弟有后台,以后威胁他。毕竟现在在世的,原太子出家了,还是跟他同母所生,这就不用提了,老三忠诚郡王被圈禁了,是要老死在府中的。

  就剩下老五忠宝亲王徒祄和老九忠顺亲王徒祜,两个人的生母都已经去世了,忠顺的生母还是低贱的宫女,本身更是被人所诟病,徒祄又刚被勒令闭门读书。不管现实是是什么样的,在外人眼里,贾元春就是怀了上皇的老来子,必然会是深受宠爱,皇上这时候就急于斩杀贾政,就有排除异己的嫌疑了。

  更何况,徒禛为了收拢政权,得罪了那么多老臣和世家的利益,他们会放过编排皇上的机会吗?当然,要是能因此挑拨的太上皇对皇帝的不满,然后重新启用他们就更好了。所以,不管最后怎么处理,贾政现在都不能死。

  最后,徒禛派了北静郡王水溶做了钦差,去处理这件事儿,一来,不管水溶本身人品是什么样的,他很会做人,而且在士林声望极高。皇上也不敢轻易动他,以免引起文人反感。二来,水溶和贾宝玉私交甚笃,处理贾政的时候一定会偏袒着的。

  异姓王永远是皇帝心中的一根刺儿,这也是为什么徒禛和林海三人关系这样好,绝对说得上生死之交,三人更是立下汗马功劳,徒禛认可给丹书铁券,世袭罔替的圣旨,也不会让他成为郡王爵,不是徒禛对他们有顾忌,恰恰相反,这正是徒禛袒护他们的所在。如果封了异姓王,徒禛在的时候还好说,等下一任皇帝能容得下他们吗?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还有,异姓王是绝对不会允许你世袭罔替的,最多也就是三代始降,那慢慢的爵位就没了,还不如一直这样,只要后人不自己想不开,参与到叛乱或者夺嫡之类的事件中,就可以世代做个国公爷,尊贵还不招人恨,慢慢的演变成世家,就没人敢轻易去动了。

  这次派北静王过去,如果他按章办事,斩了贾政,那么朝中老臣也不敢做文章,谁叫他是四王八公后人,还一直跟这些老臣们关系亲近。他们要是参了北静王,那正好皇上就能顺势在功勋中撕开一个口子。让他们窝里反。

  如果北静王选择了保贾政,那么皇上也不会说什么,只是水溶在士林中好不容易经营出来的名声,也会大打折扣,将来他要是有什么错,皇上收拾他的时候,那些酸儒们也不会再说什么,弄不好还要拍手称快。总之就是,不管怎么做,都是好处皇上拿,而水溶必须舍弃一头。

  水溶也是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处境,只是他必须去。到了地方,事情调查并不难,很容易就调查清楚了来龙去脉,在判决的时候,他到底还是偏袒了贾政一些,只是做的还算稳妥,这不得不说水溶很会做人,所以他的名声虽然有损,但也只是让人觉得他心慈手软,难当大任。

  他认为贾政受人蒙骗,有失职的过错,但因为其不曾直接受贿行贿,所以押送回京革职查办。吴才德自然是当场斩杀,以平民愤,知府等人因为受贿,结被押解进京,听后发落,受害的家属得到了一些经济赔偿,此次乡闱成绩取消,买题考生全部革除功名,取消考试资格。这样的判决,尽管不尽如人意,却也不算错。

  这次的犯案人员最轻的都是抄家流放,大部分都直接斩首抄家了,只有贾政因为不曾真正参与其中,只能算是玩忽职守,本人又因女儿为皇家孕育子嗣有功,罚五万两白银,修建贡院和夫子庙,本人革除一切职务,永不录用。

  又分派了缺少的官员,两个月后重新举行乡闱,又临时派遣孔思秋的哥哥,翰林学士孔宇做学政,以示重视。四个枉死的学子官府给予厚葬,并在四人的子嗣中个选一个,直接入国子监学习,一切费用皆有国家出,直到科举入仕。这也就是变相的承诺这四个孩子日后国家肯定给安排做官了。

  徒禛的正式判决下来,才算真正平息了民愤,而且徒禛在民间的声望竟然意外地高涨,甚至还有好几个名声在外的大儒过来效忠,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贾政的事情传来没几天,就到了觐见的日子,王夫人按品级着妆后,来到行宫,想让贾元春帮着贾政想办法,结果等了半天,却被告知贾元春已经被送回皇宫安胎去了,现居于延禧宫偏殿。王夫人无法,只好命人调转车头往回赶。

  可是等王夫人赶到宫门的时候,却发现已经过了时辰,只能等下一次的探视时间再说。终于熬到时间的时候,却又被告知,贾元春因为担心贾政,动了胎气,被太上皇下旨要求安静养胎,停了宫中探视,等小皇子平安降生了,在探视吧。无论王夫人塞多少银子,再也打听不出来任何事情。


  (https://www.tiannaxs.com/tnw49755/1624167.html)


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www.tianna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tiann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