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小说网 > 细胞渗透 > 第二百四十一章 空间站

第二百四十一章 空间站


  ???  http://永久网址,请牢记!

  更新时间:2013-12-1218:58:45241.第241章空间站

  吴辉还在选定发射场的时候,日本已经在种子岛连续进行了很多次运载火箭发射。日本的火箭发射再次震惊了世界各国,因为它几乎一周就要发射两三次,只要天气情况允许,种子岛肯定会有运载火箭升空。

  连续大半年的持续发射,让日本突然拥有了超越美俄两国的太空实力。日本不仅让自己的卫星一举超越500颗,成为世界上卫星数量最多的太空大国,还建成了自己独自开发的谷神号空间站。

  各国初期还震惊于日本的生产和科研实力,震惊于其雄厚的资金背景,但是慢慢都回过味来——感情日本这发射的都是生物运载火箭!对于生物文明来说,一个20层楼高的运载火箭,和一块20层楼高的蛋糕是一个性质。

  集全日本之力发射生物运载火箭,别说一周发射一枚,它就是一天发射一打都完全是小菜一碟。

  被这个结果刺激,中国疯了一样开发自己的生物运载火箭,反正钛合金模块已经攻克。运载火箭生物化不存在任何瓶颈,剩下的就是生物化设计的问题了。

  各国被层出不穷的生物文明进展刺激得够呛,现在自己还在生物文明的门槛外徘徊,一直不得其门而入,眼瞅着被别人越落越远,再不追赶,可就论落成所谓的第三世界国家了。没看美国现在都快成昨日黄花了嘛,不仅被中国赶超,还被日本落下去老远。

  见与中国谈判迟迟不得进展,后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干脆下最后通牒,声称,你要么现在开放生物文明,要么我们打场核大战,与其等着以后被你随便蹂躏,还不如趁着能够反抗的时候挠你两爪子。反正核大战一打,地球就完了,不信你能全体移民太空,要死现在大家一起死,别以后就你一个人滋润,我们一群人当饿殍。

  中国在这种全球为敌的压力下,被迫放开口子,分别与各国谈判转让分享协议,虽然生物两库开放得不情不愿。但是借机狠狠搜刮的一注横财,还是让中国吃得眉开眼笑,见牙不见眼。

  中国也很黑,两库虽然开放了,但是钛合金模块仍然把在手里死活不松口,只要这个不松口,生物文明就会在火箭和喷气式发动机上被卡脖子,暂时别想在军事力量和太空竞赛中跟中国争夺优势地位。

  ??????

  因为采用大量生物施工设备,发射岛很快建设好。

  吴辉采用的是超大型运载火箭,整个火箭是日本运载火箭的两倍高,差不多有50层楼高。

  第一次发射吴辉特意赶来发射岛助威,面对这种庞大无比的代表最尖端技术的人类造物,尤其这个东西还是自己的,真是别有一番壮怀激烈之感。

  在点火之后,运载火箭喷射出的尾炎卷起漫天烟尘,烟尘气浪甚至一直翻滚到两公里之外,强大的尾炎将发射场周围一公里范围内都烤得炙热难耐。

  在一阵嘶哑的声浪扫过,运载火箭整个被推送起来,离开地面,高达五十层楼的庞然大物缓缓升上空中,真是很难想像,这个重达3000多吨的家伙居然能够飞起来。

  目送运载火箭刺破天际升上太空,不同人有不同的感想。

  吴辉是振奋和自豪,这个超级巨擘可是自己一点一滴,从一个小小的肉眼不可见的变形虫,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整个运载火箭上都浓缩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中国目睹这次火箭发射,更多的是苦涩和无奈,现在自己的生物运载火箭还没上天呢,这家伙反倒已经拥有自己的运载火箭了,私人的运载火箭,这事放在前几年,说出去谁信啊。曾几何时啊……悔不当初啊……

  美国看到这次发射,更多是自己的衰落和别人的崛起,甚至这种崛起是拿自己当垫脚石踏上去的。

  ??????

  吴辉这次送上太空的是一个空间站组件,在随后的发射里,会相继将剩下的组件发射升空。然后会有太空人进入太空,他们负责将这些组件组合成一个空间站,然后在里面成为第一批入驻的太空人。随后每隔半年左右,会有一批新的太空人替换他们。

  这个空间站被吴辉命名为起源号,其中的真正含义可能只有吴辉一个人知道。这名字铭记着,所有一切伟大的东西,都是起源于当初培养皿里那几只小小的变形虫。

  空间站将承担两个主要职能,一个是阿米巴在太空环境下的进化变异研究;还一个就是准备在太空研究核聚变发动机,为随后的登陆月球做准备。

  按照科学院的推测,现在生物模块需要进一步进化。进化出一种不进行物质交换,只进行能量交换的阿米巴。这种阿米巴的新产代谢将不再以物质为载体,将直接进行能量的代谢。

  众所周知,现在的生命体,现在所有细胞的都是化学生命,生命的运转依托于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而存在。通过化学能的释放,使生命获得一直持续下去的能量。

  而对于细胞来说,想要一直获得这种能量,就需要持续不断的获得各种物质,这些物质携带已经配置好的高势能化学键,被摄入细胞后,通过氧化或者别的化学反应,将化学键的势能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能量被用以支持细胞的运转。

  而释放过化学键的物质会被当作废弃物排出细胞体外,这个过程反复进行,就是细胞运转的核心动力驱动模式。

  对于光合反应细胞来说,它有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叶绿体本身是一个提供高势能化学键的生产工厂。光合细胞体内会含有N多叶绿体同时工作,它不过是把生产者和消费者放在一个房间里。

  在太空里,所有物质都是珍稀的,很多时候没有那么多物质来建立一个物质循环圈,所以很可能依托物质循环圈存在的新陈代谢反应维持运转需要的成本过大,不利于太空生活。

  为了更好适应太空生活,科学院建议最好开发出一款能够不进行物质代谢,只进行能量代谢的模块组织。

  这种模块组织会有两种变异进化思路,一个是采取内循环模式;所谓内循环就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微型的代谢体系。一部分细胞粒状体负责将能量转换为高势能化学键,一份细胞负责消耗这种高势能化学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维持细胞正常运转。

  采取这种模式可以参考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因为光合作用细胞就是类似于这种模式。平时白天的时候植物会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但夜晚的时候,植物细胞也需要能量消耗,也需要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只不过白天的时候,叶绿体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高于细胞内放出二氧化碳的能力,所以外现为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

  即便是这光合作用细胞也需要与外界交换水和二氧化碳,这还不符合严格意义下能量代谢模式。

  在科学院的预测中,这种能量代谢模块,要么在一个较小的细胞群内实现内部新陈代谢,通过细胞分工将能量转化吸收掉,整个细胞群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隔离体,不与外界产生物质交换。

  要么干脆在一个细胞内实现这种模式,只要给细胞输入电能,或者输入光能,甚至输入声能、电磁能,都可以维持细胞的基本运转。

  这是一个大的研发方向,另外还有一个大的研发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彻底将模块组织,甚至其内的细胞,转化为物理能受体。因为现有细胞都是基于化学反应的,那么如果有一种细胞它的运转不是基于化学反应,而是基于物理能呢?不是可以很好解决物质新陈代谢的问题吗?

  化学能意味着在吸收和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产生分子级的物质变化。由水和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碳链,或者由碳链变成水和二氧化碳。

  而物理能受体意味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过程中,不存在分子级物质变化,只存在简单的电子转移过程。就像电线被通电,点灯发光,电动机运转,手机打电话一样。

  不过如果想要实现这点,存在一个巨大的疑问,就是如果真实现这一点,那么生物组织是不是会向硅基生命,或者别的什么基生命靠拢?

  是否此时的生命体已经不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这些生命体,而更像是电子生命,或者计算机智能体?

  无论未来不确定的疑问有多少,但是至少这是目前科学院能够看到的,最现实最有价值的进化方向。

  如果能够实现这点,那么就意味着,生物模块可以完美适应太空生活。只要有能量补充的地方,无论是光、电、核还是别的什么能量,生物模块就可以一直生存下去,完全不用担心物质的问题。

  如果用这种生物模块组装出新的宇航器,那么这种宇航器的自持力将是相当强大的。到那时候所有宇航活动,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人类自身的寿命问题了。

  这时完全可以说生物文明最适宜的地方就是太空,因为生物文明可以完美的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只要不停有能量输入,生物文明完全可以将生命交换一直维持下去,而这恰恰是太空远航必备的条件。

  一直在为提高阅读体验而努力,喜欢请与好友分享!


  (https://www.tiannaxs.com/tnw3990/2650730.html)


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www.tianna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tiann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