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小说网 > 巨星从铁锅炖自己开始 > 六百一十七 《高山流水》!和合文化!(求订阅~)

六百一十七 《高山流水》!和合文化!(求订阅~)


  若说秦筝的技法,颇有些势大力沉。


  在摇指的时候,小指会作为一个支点,支撑在岳山右侧,同时大臂摆动做惯性运动,非常具有爆发力。


  此为“扎桩”!


  大指撑住,小指稳定!


  虽然这种“扎桩”的技巧,多多少少在其他各种流派中都出现过,但无疑秦筝是最善用,也最爱用这类技巧的!


  夹弹!


  这也是最主要的演奏技巧。


  是指手指按弦向面板的方向,向下使用力量,让琴弦上下振动。


  通常这种清晰的弦音夹弹后,手指会留在下一根琴弦上,触弦,却不动,蓄势待发。


  像是河南,山东这些北派的筝,以这类技法最为多用。


  陕西秦筝更是特色鲜明。


  但很显然,王昌元先生上来不紧不慢的五个音,却用了另一种非常鲜明特色的弹奏技巧。


  “提弹法!”


  这是一种悬手演奏的方式,与“扎桩”刚好为相反。


  手指,手掌,手腕相互配合,向着手心的方向,也就是“上方”用力!


  待到弦音出后,手型是半握拳状态的。


  很好理解,往上提着弹奏!


  一个音后,手掌松开,开始弹奏下一个音。


  这样的技巧更为灵活便捷,适合轻灵快速的乐曲。


  浙江筝,尤其以提弹法为最多!


  当然,王昌元先生的速度并不快。


  但演奏的技巧,却确实是提弹法。


  与之前外宾们观赏的古筝独奏《秋夜筝》运用的技巧与架势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


  如果说,最能代表陕西秦筝的曲目是这首《秋夜筝》,那么,典型的浙派筝曲.......


  便是这《高山流水》!


  ......


  《高山流水》,伯牙与子期那“知音难觅,相知可贵”的典故,可以说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


  华国十大古琴曲目之一。


  分为《高山》与《流水》。


  但其实.......


  知名的古琴曲《高山》,《流水》......和王昌元师傅演奏的古筝曲《高山流水》.......


  没半毛钱关系。


  只不过恰好名字一样容易混淆罢了。


  他古琴的《高山》《流水》.......和我古筝的《高山流水》有啥关系?


  只不过恰好他叫张伟,我也叫张伟罢了,隔壁有家人也叫张伟呢!


  同名同姓,但也只是同名同姓,实则没有半点瓜葛。


  张伟,可以是律师,可以是医生,也可以是富二代,更可以是金甲战士。


  ......


  于青山绿水之间遨游,耳边聆听着《高山流水》古筝曲,冉冉而起的是沉香,飘远四溢的是香茗。


  在人与自然中,静下心,慢慢的去打磨自己内心的道德,器量,学识。


  来自浙江民间的传谱,经过现代人的还原与打磨,最终迸现了旋律典雅,韵味隽永之味。


  高山之巍然,流水之洋洒。


  武林逸韵!


  古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高山》《流水》完全不同。


  而同为古筝曲,不同流派的《高山流水》曲谱也完全不同。


  曲调上就完全不同。


  与山东筝,河南筝的高山流水不同。


  浙派的《高山流水》,音色雅致纯净,有一种古朴典雅,超凡脱俗的高洁。


  山水墨迹流于音律。


  在场的外宾,感受到这样一种完全不同,与自然对话,秉持修养德行的音乐,内心之中顿时充满了无数的奇思妙想。


  感触也完全不同。


  普通的听众,听到一首曲子,尚且有完全不同的意境,更何况是名家大师。


  他们甚至感受会更多。


  但通过音乐的启迪与思考,感受其实殊途同归。


  各种学术流派的思想,仿佛繁星点缀天空。


  但贯彻在浙派《高山流水》之中的理念,始终如一。


  和!


  汉族人民传统的“和合”思想,即使到了如今也贯彻始终。


  天下大同,和谐发展。


  通过这描绘山水与静心的音律,这种超脱的思想油然浮现。


  筝音柔和唯美,淡然恬静,但骨子里,有一种傲,从未缺失。


  就仿佛古人强调的“和合”思想一般。


  和,并非是软弱的求和。


  古人从不否认事物本来的矛盾,更不逃避进行必要的斗争。


  追求的,是通过克服矛盾,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


  正视矛盾,却推动矛盾转化,促进新事物的形成。


  所谓包罗万象的胸襟,安心立命的觉悟,也无非如此。


  为何音乐界有句话“学艺先修德”?


  尤其是在华国的古典音乐中,更是将这句话,代入到幼年启蒙的第一堂课中。


  “保合太和,乃利贞!”


  “养之以德,则民合!”


  音乐作为一种思维的启迪,道德是至关重要的。


  音乐要使人愉悦。


  但这样的愉悦,却并非是短暂的刺激。


  而是长久熏陶中,来自道德层面的提升,思维学识的进步所带来的愉悦。


  ......


  从略显粗犷的北方,来到浙江杭州这个充满水汽的鱼米之乡。


  音乐上最大的体现,便是柔和细腻了许多。


  山与水,交相辉映。


  庄严的山音,波荡清亮的水音。


  流淌中的水音中,低音的山音,便仿佛苍古伫立。


  王昌元并没有加速。


  花指不断滑奏着流水冲击高山的湍流。


  静中有动,动中却又极静。


  轻轻的。


  泛音结尾。


  恍若是一滴水花,轻轻击打在磐石之上。


  绝美的意境,当真是让人回味过来后,起一身的鸡皮疙瘩。


  此时,什么叫做“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便真真切切的出现在了这里!!


  夸赞?


  不!


  没有人想要出言夸赞。


  这个时候,不说话才是最好的。


  似乎任何称赞,都会玷污这种高洁与雅致。


  与其“趋炎附势”一般的跟风夸赞,不如静静的欣赏品味,与乐师,与音律,与这山水,一起去追寻内心的平静,宇宙的真理。


  品味这如同涓涓细流般清扬优美的浙派古筝。


  也感悟着汉家思想的“和合”文化!


  明心,见性!


  存心,养性!


  一首琴曲中,不少音乐家也陷入了一种模糊朦胧的感受之中。


  这种朦胧中,似乎愈发能够看到自己内心的境界与精神。


  良久后,众人回魂。


  瓦尔兹大师微闭的眼睛慢慢睁开。


  闻着空气中微微带有的沉香味,似乎还能依稀听到这典雅的琴曲。


  品了一口依然温热的茶水,兰花香扑鼻,浸人心脾。


  此时此刻,瓦尔兹大师的内心,只有一个感受。


  美!


  这就是一种美学的享受。


  何为美学?美学存在的意义?


  李文音做出了解答。


  美学,是一种科学。


  用科学的严谨性去搭建美学的框架。


  美学更是一种哲学。


  用思想的高度,去填充内里。


  那么,美学的意义呢?


  便是使人愉悦中,提升内心思想境界与道德高度。


  有的人,烦烦燥燥,忧忧恼恼,空活百岁,老后回想人生,恍若一片沙漠。


  有的人,名心见性,修身养性,年岁不高,却窥得天命。


  美学是没有极限的,每一次突破都是一种愉悦与欢喜。


  无论年岁,每一次的大彻大悟,也都是一种黄金体验。


  有的时候,回想起年少的无知,总会有令人羞耻的蜜汁操作,也会有让现在自己啼笑皆非的言论,最后坦然的一笑了过,接受现在的自己,也接受曾经的自己。


  这便是一种......建立在学识与眼界进步之上的精神境界的提升。


  慢慢进步,却不曾忘却本心,赤诚之心一如当初的少年,却拥有了更为豁达的人生观。


  “这曲子叫什么名字?”


  布里克轻言细语的小声问道。


  “《高山流水》!”


  李文音顿了顿,说道。


  “浙派筝乐的《高山流水》!”


  “好一个《高山流水》啊!”


  布里克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感慨,但最终还是只喝了一口茶水。


  轻轻眺望远方的高山,微微荡漾的江面,笑了笑。


  “这茶,真好,这山水,也真好!”


  只是,布里克的内心,依旧在感慨着。


  境界,当真不同!!


  优秀的音乐,真的会让灵魂战栗。


  共情到了极致后,会随着曲子而激动。


  这已经是做到了音乐的极道。


  但李文音给自己展现的这浙派筝曲《高山流水》,却让自己体会到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境界。


  是啊!


  这是另一种共情。


  让人热血,让人激动,让人感动的音乐,当然是非常优秀的音乐。


  但这样的音乐,是人类。


  反观这首《高山流水》呢?


  布里克没有感受到什么什么喜怒哀乐。


  但就是感到精神上有一种莫名的愉悦。


  这是来自于那种空灵感与神秘感,一种平静淡然的愉悦。


  这首曲子难么?


  不难,甚至可以说非常简单,仅仅非常能够表达“浙派筝乐”的特色罢了。


  但境界的比拟之下,若说有的音乐是“人”......


  那么这首音乐,便是“仙”!


  超脱。


  ......


  船上有一种奇怪的气氛。


  说是沉默啊,还不是,但真的没人说话,甚至喝茶的声音都很小。


  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很玄奇的感觉。


  似乎差了点收尾,差了点高潮。


  乐曲与香茗,远方的山水,已经将内心的愉悦推到了一个高度,似乎急需爆发出来,表达出来。


  果然啊......


  张潇人快要裂开来。


  这个时候......真的就只缺最后收尾吟诗的阶段了!!!


  如果此时,有诗人吟诵一篇千古名篇,当真是一段佳话。


  但很可惜。


  都RM是搞音乐的,谁能吟诗啊!!


  “你们不觉得........这有种巴赫的感觉吗?”


  伊万迟疑了一下,忍不住开口说出第一句话。


  “有点,但还完全不一样,总感觉哪里.......但是我还说不出来!”


  埃布尔教授的眉头微紧。


  总感觉找不出形容的词汇。


  “很有点一样,但也很有点不一样。”


  瓦尔兹呢喃的说道。


  “那种与自然对话,与宇宙真理交流的感觉是真的很像,但追求的目标终点却有很大的区别。”


  “对对对!就是那种感觉!!”


  伊万点了点头,艰难的形容自己的想法。


  “巴赫的音乐有一种科学的理性之美,没有强烈的感情,但有一种令人.......怎么说呢......大概就是一种令人窥得真理的玄妙”


  “是的!这首曲子从出发点完全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关联,但最终给人感悟到的境界,还真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妙啊!!”


  阿登纳忍不住开口说道。


  “就有一种与世界本源共鸣的感觉,让我很安静,很愉悦。”


  “对对.......”


  一时间,音乐家们开始交流起了自己的想法。


  而李文音却神秘的笑了笑。


  外宾们解释不出来那个感觉。


  但这种感觉,其实很多华国人都能脱口说出这样的意境,甚至概括的非常精妙浓缩。


  ......


  道!!


  寓情于山水间,弹奏的却是道!


  有什么感情?


  谁能听出有什么感情啊!!


  真理与本源能有什么感情啊?和合思想能有什么感情啊?


  至于听的感觉......


  没有激动,没有哀怨痴缠。


  听完以后,只觉得自己被度化了!!


  你问我什么感情,我也想问该是个什么感情......


  但愉悦吗?


  确实愉悦。


  即使是现在,脑子里还会回荡起这首《高山流水》,还能回味这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但愉悦之中,更是有一种深沉的平静。


  仿佛是面对宇宙的本源一般。


  ......


  很多音乐家,在内心感叹起了华国音乐的美妙。


  与身外之欲相比,华国人,在古时候,就已经在追求精神上的超脱了。


  而转眼看向王昌元的时候,音乐家们也均是在赞叹。


  博大精深,不是吹出来的。


  仅仅是一个乐器,同一个乐器。


  筝!


  差异性就如此之大!


  无论从外形上,弹奏手法上,曲子曲调上,都截然不同!各有千秋!!


  “李,我今天才知道,原来古筝里面也别有洞天啊!”


  伊万感慨一声,突然想起了自己第一次见到李文音的场景,那时候,也是看一个快闪的小姑娘弹古筝。


  “可是我看很多弹古筝的,好像没有这次演出的这两种筝差的那么多啊,好像都一样?”


  “这个其实很简单。”


  听闻伊万的疑问,李文音笑了笑。


  “现代的技法,吸取百家所长,所以,在初始学筝的时候,各个流派的筝乐技巧都是要学的,毕竟,现在没有弊帚自珍这样的说法。”


  “保持本身乐派的差异性与特色,但却可以百家齐进互相借鉴,促使古筝的进步,这样也刚好符合了这首乐曲中的【和合】思想。”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https://www.tiannaxs.com/tnw227071/10896366.html)


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www.tianna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tiann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