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小说网 > 许楠异世记 > 12.县城

12.县城


  第二年三月,地里忙了起来,许楠就坚决自己走路上学,不用家里人接送了。

  起初家里人不同意,尤其是奶奶和娘反对的最厉害。

  周氏说道:“咱村到学堂也有二十多里地呢,我可不放心根儿一个人。”

  许楠回道:“奶奶,不是一个人,我和沈修身,还有陆大有一块走,陆大有也是西柳村人,比我大五岁。我们三个结伴,您和娘就放心吧。”

  陆大有是今年到学馆读书的,和许楠还有沈修身立志科举不同,他是“短学”,只学习一年,主要是识字,算数。

  周氏还要反对,许楠只好使出了杀手锏:“我是个大人了,学馆里的其他人都是自己上下学,我也要自己去。去年我还小,爷爷送我,今年要是还让爷爷送,他们都会笑话我的。”

  最终,还是许满囤说道:“那以后根儿和修身一起,走路上学吧,孩子大了嘛。”

  家长发了话,其他人也不好再反对。不过看周氏的样子,爷爷的耳朵晚上恐怕要遭罪了。

  要知道,周氏要真是唠叨起来,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许楠在心里默默替爷爷默哀了一秒,又暗自庆幸,还好自己已经不和爷爷奶奶在一个屋睡了。

  今年过了年,许楠就搬了出来,住进了堂屋西边的卧室。

  许楠刚上学的那一年,家里人就找木匠给他打了一套桌椅,一个书柜,用周氏的话说:“好马还得配好鞍,我家根儿既然进学,那该准备的就得准备好。”

  许楠背着书袋,里面装着笔墨纸砚。今天是学堂休息的日子,他和许经约好,先一起到沈修身家还书,再到县城的书局看书。

  许经现在和他一起在小营镇的学馆读书。他父亲大约是觉得自己可能考不上秀才了,现在在镇上办了一家私塾,专门教孩童识字。

  许经边走边打了个哈欠,许楠问道:“你昨晚睡觉时又到半夜了?”

  许经点点头,说道:“昨天父亲考我功课了,我有一处答不上来,父亲罚我抄书了。”

  许经边走边大哈欠,他的脸色很不好,黑眼圈很严重。

  许童生大约是觉得自己科举无望,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许经身上。他平时对许经很严厉,除了夫子布置的,还额外给许经加了许多课业。

  许楠也劝过他,只是许经答应又算什么呢。在现代社会,国家要求“减负”,家长们还都想方设法的给孩子请家教,找辅导班。在这个父权大过天的时代,许童生所做的一切只会被人称赞。

  六月里,虽是早上,太阳也有些灼热。

  院子里的绒花树枝繁叶茂,沈修身正在树下抄书。

  沈修身今年才十三岁,已经过了府试,是个童生了。

  沈修身见两人来了,说道:“我收拾好了,这就走吧。”

  许楠说道:“上次借你的书,我抄完了,还你。”

  许经也说道:“我的也看完了。”

  沈修身接过两本书,只看了一眼,就放进书橱。

  许楠开玩笑道:“你倒是仔细检查检查啊!要是我们给你弄坏了怎么办?”

  沈修身想冲许楠翻个白眼,想到自己已经是个童生了,不能和小孩子一般见识,说道:“弄坏了?凭你爱书如命,使用了一年的书还都和新的一样,你舍得把我借你的书弄坏了。”

  一句话说的许楠哑口无言,不知道反驳什么好。

  学馆里和他差不多年纪的学生,书不是折了角,就是少半张,甚至有的学生把书给撕了折纸玩,把夫子气了个半死,狠狠罚了那几个学生。

  许楠知道家里送他上学不容易,这个时代的书又特别珍贵,他每次使用都小心翼翼,就怕一本书还没学完就坏了。

  这又在夫子心里给许楠加了分。

  许楠这三年来,不论天气如何,从没迟到早退过,加上他勤奋努力,虽然不像沈修身那样聪慧绝顶,却也是个可塑之才,已经是除了沈修身外,夫子最喜欢的学生了。

  可是心里还是好不平啊,想想自己活了两辈子三十多年,还不如一个十几岁的小鬼,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书肆里很安静,沈修身先把抄好的六本书放到柜台上,说道:“这是抄好的六本《三字经》,请掌柜的过目。”

  掌柜看是沈修身,立即笑道:“是沈儒童,您抄的书必定错不了,一本六十文,一共三百六十文。”

  沈修身十三岁稚龄通过了童生试,成为本县最年轻的童生。在双河县,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沈修身的父亲身体不好,常年卧床。家里的一切只能靠他母亲。

  家里的土地大部分都佃了出去,一年收的租子也就够家里人吃饭。

  父亲的药钱,沈修身的束脩和笔墨纸砚,全都靠他母亲一个人织布。

  前几年他奶奶身体好,还能替他母亲分担一点。这两年他奶奶身体不好了,又添了他奶奶的药钱。

  沈修身想替家里分担,可是他年纪小,又读书没有什么空闲时间,想来想去,还是许楠给他出了个主意,给书肆抄书。

  书肆或私人找人抄书也有规矩,不单要字写得好,还必须要满十六岁。

  幸好沈修身学问好,才十二岁就中了童生,在本县也算是有些名气,被人称为“神童”。

  沈修身提出要给书肆抄书,书肆的掌柜只考虑了一会儿,便答应了。

  掌柜给沈修身结好账,说道:“您三位还有什么需要的?”

  几人来时已经商量好了,沈修身说道:“我们先看看。”

  掌柜喊来一个伙计,说道:“那您先自便,有需要喊找伙计就行了。”

  许楠在一旁笑道,说道:“知道了,掌柜的。我们除了家里,学馆,就是你这个书肆来的最多。这个小哥不用招呼我们了,等我们有需要时在喊他就行了。”

  县城只有这一家书肆,只要学馆放假,许楠三人就会来这里看书,已经非常熟悉了。

  书肆里还有其他人,好几个都是和许楠三人一样,说是买书,实际上是蹭书看的。

  这家书肆的掌柜人不错,对蹭书看的学子们一点不满也没有。许楠他们每次来,都是笑容满面,热情招待。

  许楠识字后,就在书肆找了史书来看。

  历史上秦汉和前世时一样的,不同的是历史在东汉末年拐了个弯。

  这个时代并没有王莽,东汉后就是周朝。

  现在这个朝代是大名,许楠出生的那一年正好是大名建朝的元年。

  大名开朝皇帝姓卫,出身贫苦,天下大乱时参加了义军,后来打下了江山,坐上了皇位。

  好不容易来县城一趟,三人决定今天在县城逛逛再走。

  许楠说道:“我要去药铺一趟,买些东西,你们转转吧。”

  许经问道:“根儿,你要去药铺买什么,家里有人生病了吗?”

  许楠说道:“没人生病,我要买些昆布。《本草经疏》上写道昆布‘咸能软坚,其性润下,寒能除热散结,故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瘘疮’,与猪肉同食,能防止脖颈粗大,我打算买点。”

  村里就有人是“大脖子病”,许楠知道吃海带能预防,可是他不知道海带在古代叫什么。来书局时,沈修身和许经看的都是圣贤书,只有许楠,每次来看的都是医书,游记之类的杂书。

  沈修身只有许楠,许经两个朋友,平常总是以“兄长”自居。许楠看杂书他本来很不满意,不过许楠看的不是才子佳人,话本传奇之类的,功课也没受到影响,也就随他去了。

  许经说道:“根儿,我们陪你一起去吧。”

  沈修身也说道:“你一个孩子,万一别人诓你呢。我和许经陪你一起去吧。”

  你也只比我大几岁啊,我是孩子,你是大人吗?

  许楠在心里吐槽,嘴里说道:“那我们一起去吧。”

  回春堂是县里最大的药铺,许楠找人打听过,这家药铺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最是兴隆。

  许楠三人进了药铺,就有伙计问道:“三位客人,是看大夫还是抓药?”

  许楠问道:“这位小哥,有昆布吗?”

  伙计回道:“昆布分三等,分别是二十文一钱,三十文一钱,三十五文一钱。小兄弟要多少?”

  许楠在心里盘算一下,说道:“三十文一钱的,我要五钱。”

  药铺的伙计手脚很麻利,很快就把昆布包好,说道:“一共是一百五十文,您拿好。”

  许楠拿出书袋,数了一百五十文放到柜台上。

  伙计数好了铜钱,说道:“您还要别的东西吗?”

  许楠:“不要了,谢谢小哥。”

  许楠打算再买些猪肉,他找了个卖肉的摊子,问道:“猪肉多少钱一斤?”

  摊主见有生意上门,并没有因为许楠是个孩子而不耐烦,热情道:“肥猪肉十文钱一斤,瘦些的十二文一斤,排骨十三文一斤。”

  许楠在心里盘算了一下,今天出门总共拿了二百文,买昆布花了一百五十文,还有五十文。家里人口多,买一二斤猪肉根本就不够。

  这二百文还是自己攒了二三年的,总不能一次花完吧。

  许楠想了想,问道:“有没有大骨头?多少钱一斤?”

  “棒骨三文钱一斤。”

  许楠回道:“那要两根棒骨吧。”

  摊主答应了,取出两根棒骨,称好后,说道:“六斤二两,算六斤,十八文。”

  许楠付了钱,摊主把棒骨包好,递给了许楠。

  许经问道:“根儿,骨头又没肉,你买骨头怎么吃?”

  许楠说道:“骨头才好吃啊!买回去只放盐,炖一炖,想吃什么,就放什么。虽然没有肉,做好了的菜却有肉味。”

  许经和沈修身听许楠这样说,一人也要了一根骨头。

  三人又转了一圈,许楠买了两朵绢花,几根红头绳,一根铜簪,剩下的钱就花的七七八八了。


  (https://www.tiannaxs.com/tnw131387/3965929.html)


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www.tianna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tiann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