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小说网 > 大帝归民 > 89

89


  脑海里萦绕不去的报纸问题,使得刘山问起了纸张和印刷的事情,这件事已经安排有段时日了,不知道进展如何。

  张绍的回答又给了刘山一个惊喜。印刷用的白纸经过试验已经基本定型,只是试用了泥胎和木胎多种材料,均出现了开裂等不同症状,油墨的效果也不是非常的满意,印出来的东西经常发生不着色的现象。

  现在蒲杰正召集一干工匠,考虑用青铜或纯铜之类的材料制造字胎,并安排人手找寻一种可以使油墨更加浓稠的添加物。

  刘山很兴奋,期许的说道:“告诉蒲杰,他的想法朕很满意,至于制造字胎的材料,不妨着重试验一下纯铜或者铅这两种材料,实在不行也可暂时先用胶泥字胎。至于油墨,朕有些经验,往日里吃完猪肉,手上总是油腻腻的,可以添加一些猪油或者其他的动物油脂试验一下,说不定会有些收获。”

  看到张绍逐渐的消化完毕,刘山随即说起了报纸的事情,这件事情需要张绍先在朝野上下宣传一番,看看群臣与民众的反应再做定夺。

  看到陛下说完报纸的事情,张绍才戚戚然的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愁眉苦脸的说道:“皇帝大哥,这个是小妹让我转交的,她给我这封书信的时候眼神好像有点不太正常,你看这封信------”

  刘山嘴角一歪,nnd古时候男女结婚前不能见面这个规矩实在是不咋的,完全没有顾忌到咱们这种情况,不但双方已经见过面,还见得很坦诚,这种情况下一个月见不着,绝对是人间一大酷刑。

  接过书信,一边打开观看一边大言不惭的说道:“马上都要入住皇城了,还整这个,你这个小妹啊确实是-----恩不是吧。”

  张绍见状立马起身一揖道:“陛下交待的事情十万火急,臣这就去办。”说罢,匆匆的一揖到地落荒而逃。

  最后通牒,三国版的最后通牒。刘山端着这份书信哭笑不得,nnd,这个小娘皮还真敢说。

  “本帅仿效木兰从军报国之心由来已久,昔日年幼未能成行,今本帅年已二八,横刀立马正当其时,麾下前后左右四大将军,皆谋略出众勇不可挡------”这都是啥家伙,就你那四个死党,所有人加起来还扛不动牛二的一条大腿,就这还要上阵杀敌?

  还有这句“拳拳报国之心天日可表,本帅及麾下五人之众日夜企盼,望陛下皓月之辉普照于身,以为大婚之贺。”咋了,不同意还不结婚了麽。

  刘山的脸色一阵黑一阵青,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的,让李靖和廖恩等一群侍从面面相觑,咱们张大侯爷这是把啥交给陛下看了,怎么会变成这个表情呢?

  一个小黄门急慌慌而来,刚想大张嘴巴汇报某事,就被李靖大手一挥给噎了回去。

  低声的询问了一番后,李靖悄悄的来到刘山跟前轻声禀报道:“陛下,文伟先生求见。”

  刘山低唔了一声,随即眼神一亮,竟然嘿嘿的笑了起来。

  李靖已经有点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的又说了一遍:“陛下,文伟先生来了,您看------”

  “嘿嘿,快快有请。”

  “遵旨。”

  费祎这次单独回来,主要是为了邓艾之事。大军区如何划分,费祎心中已经有了定计,只是在邓艾的使用上还有点拿不定主意。

  听完费祎的设想,刘山暗自庆幸自己没有选错人。费祎对整个大汉的军事部署一清二楚,分配起来自然是水到渠成。

  向宠统兵拱卫成都,姜维与马岱张嶷驻兵阴平郡沓中,吴懿王平张翼廖化重兵集结于汉中郡南郑,邓芝在巴郡永安看着孙权,马忠于建宁郡味县驻防南中,句扶屯兵永昌郡不韦县城面向西羌,大汉十二支劲旅已经安排了十一个,只有邓艾统领的第二军让费祎举棋不定。

  以费祎之谨慎,自然不会将曹魏的降将放在汉魏边境,这一点刘山知道的清清楚楚,而南方有马忠和句扶两支劲旅已经足够,再把邓艾安排过去则有些浪费。

  听罢费祎的陈述,刘山微微一笑道:“赵立牛二还在曹魏,第二军现在也不完整,还是先留在成都,朕有大用。”

  费祎想了一想,也许这样是最好的安排,至于陛下有什么重任交予邓艾,陛下不说自然不好问。

  刘山的想法也不复杂,既然邓艾能够翻越险山偷渡阴平,那么他也就能翻越岭南,日后攻占交州的重任自然就非他莫属。

  大事已定,费祎冲着刘山一揖道:“陛下,臣再无疑惑,如果没有其他事,臣就告退了。”

  刘山伸手拦住,呵呵一笑道:“大事已经没有了,不过朕这儿有一件小事,还需要文伟先生相助。”

  费祎一顿道:“陛下所嘱,臣自当竭心尽力。”

  刘山伸手将最后通牒交与费祎道:“此事尽在这封书信之中,文伟先生回去后好好参详,制定一个方略交与朕审阅即可。”

  费祎躬身一礼道:“臣遵旨。”

  说罢,双手接过书信昂头而去。

  李靖廖恩可怜巴巴的看着费大人的背影,心中不免畅想,趾高气扬的费祎看过这份书信后会是一副怎样的表情呢?

  费祎的表情如何大家不清楚,大汉民间的活动却很丰富多彩。

  ------

  再有几天陛下就大婚了,这个消息给大汉的民众注入了一剂强烈的兴奋剂,家家户户不约而同的张灯结彩,各色版本的言论充斥着成都的大街小巷。

  “知道不,皇城里的礼物都堆的跟个小山似得,听说婚房全部都是用金箔贴的,可谓金碧辉煌------”

  “拉倒吧,一听你这就是道听途说。这次大婚陛下交代了,第一不能向民众征收杂税,第二要避免铺张一切从简,哪里来的金碧辉煌之说。”

  “就是的,贺礼哪有送黄金的,你看那些羌人送的礼物,不是大马多少多少,就是宝石玉器若干若干,甚或是整个部落要求加入咱们大汉,还真没听说有送黄金的。”

  “恩,这句话靠谱。我可听说了,西北羌胡有个叫也合的大王,这次是亲自到成都来给陛下祝贺,据说光大马就送了一万匹,全部都是雄峻的大宛宝马,其中有几匹纯白的,陛下送给了娘娘,说是作为近卫军成立的贺礼。”

  “哎,对了。你们说啥叫近卫军,还有娘娘怎么就成了近卫军的元帅了呢?”

  “切,这都不懂。近卫军,顾名思义就是贴近陛下进行保卫的军队,大家想想谁离陛下最近,当然是娘娘了。至于元帅这个职务,就不知道具体怎么回事了。”

  “老夫以为,元帅的职位应该是高于龙骧的各位将军。你们看啊,费祎大人本人军衔是上将,其他各军的主将也都是中将以上的军衔,而近卫军的主将可是当今娘娘啊,职位自然要高于费大人,所以我觉得这个元帅是在上将之上。”

  “哦,有道理啊。”这句话是众人一起说的。

  “哎,对了。说起龙骧,听说现在南中和西羌那边有不少人要加入的,南王孟获已经给陛下上表,正式的提出了这个要求。”

  “这话不假,不光是孟获,就连西羌归顺的部落还有那个西北羌的也合,也同样提出了这个要求。我有个侄子是在首相府中做事,据他说陛下已经同意在这些地区招募新军,如果达到了龙骧的要求,便组建第十三军和十四军,甚或是第十五军。”

  “不就是当兵么,这么蛮夷还专为这事上表,此事只怕是空穴来风。”一个质疑的声音响起。

  “切,书呆子了吧。告诉你,咱们龙骧的待遇多高,那些蛮夷都羡慕的流口水,这个还不是最重要的,龙骧是大汉的劲旅,以后开疆拓土杀敌立功的机会比比皆是,这些蛮夷要想出人头地,参加龙骧确实是一条捷径。”

  “不错,羌胡之人好勇斗狠,当兵杀敌也算是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对于他们来讲,参加龙骧杀敌建功总比在山林原野狩猎放牧强很多。”

  “是极。回头看看这一年,咱们大汉真长士气,打败了曹魏震慑了四边,不仅口外的羌人纷纷来朝,就连江东的孙权都派人来了。”

  “哦?知道是派谁来的不?”

  大家纷纷摇头的同时,刘山却一直在点头,呵呵一笑问道:“江东来的果真是陆逊麽?”

  谯周神色一喜道:“陛下,正是陆逊陆伯言。”

  “很好!”刘山站起身来,双手扶着书桌道:“江东的顶梁支柱来贺,也算是咱们盟友重视此事啦。”

  谯周急忙说道:“陛下,陆伯言代表孙权而来,大汉该以何种礼节相待呢。”

  刘山听了此话环视了众臣一眼道:“各位爱卿以为应该怎样?”

  蒋琬说道:“两国邦交,我大汉不能失了大国风范,自当以国礼相待。”

  众臣纷纷附和,此事绝对不能让他国笑话,必须隆重的接待。蒋琬跟着说道:“陛下,骄奢魏吴两国这个策略可以尽快实施,臣以为这一策需长期坚持,愈是到后来此策的效果越是明显。”

  刘山点头道:“朕以为可行,此事就全权由首相大人负责,朕就不再多问了。”

  董允起身说道:“陛下,臣以为应该向魏吴两国以及交州地区派出得力密探,搜集情报勘察地形,为将来用兵提供支持。”

  刘山欣慰的说道:“没错,这个事情一刻也不能耽误,不管是战时还是平时,都要始终保持警惕不能松懈。安全部门是奉宗具体负责的吧,这个事情就由奉宗做出详细的计划交休昭先生审定。”

  陈袛急忙应诺道:“臣遵旨。”

  刘山听罢,呵呵一笑站起身来道:“好了,现在咱们说说第二个阶段,朕称他为寻觅战机全面开花。”

  众臣听了神情一振,陛下的雄心与此时表露无余。

  公孙渊的名字又一次被刘山提及,而这一次他的名字却带来一个振奋人心的信号。

  刘山重提了诸葛亮的一些语录,当年他与先帝隆重对策之时,曾经有过待曹魏生变多路并举而光复汉室之语,仔细的分析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讨伐曹魏须得等到曹魏生变,而且还不能太小。

  现在有一个人说不定会造成曹魏的动乱,此人便是辽东公孙渊。这个公孙渊志大才疏好高骛远,近几年与孙权过从甚密,极有可能被孙权怂恿自立为王。

  这个局面一旦形成,等于在曹睿的脸上重重的扇了一巴掌,作为曹魏是绝对不能忍受的,因此,恼羞成怒下派兵征剿便是其唯一的选择。

  公孙渊远在辽东,曹魏征剿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如果司马懿仍然健在,作为曹魏中流砥柱的他,必会亲临战阵。

  司马懿提兵在外,必定造成曹魏内部空虚,而这个就是大汉寻找的一大战机。

  刘山将已知的历史当做自己的判断,在众臣面前侃侃而谈,话音未落,群臣已经意见纷纷。

  陛下的这个战机猛地一听机会极大,但仔细的想来却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公孙渊是否称王不好确认,二是曹魏征讨辽东以谁为帅更是个未解之谜。

  刘山知道群臣的反应属于正常,毕竟公孙渊是不是称王,还没有任何的证据支持。可刘山清楚的知道,公孙渊称王的时间已经很近了,绝对不会超过五年的时间。

  面对着汹汹的群情,刘山微微一笑道:“本来公孙渊称不称王朕就没打算让他自己做主,他称王便罢,不然朕可就要给他加点火喽。呵呵。”

  说完这句话,不但群臣的神色一滞,就连刘山自己也是明显的有些疑惑。难道公孙渊自己本来没打算称王,而是被自己的一番折腾,使得他在无可奈何下选择了这条不归路?

  刘山还没想清楚,蒋琬已经站起身来说道:“各位臣工,厉兵秣马以待时机基本可以诠释陛下的策略,想必大家已经清楚了。琬以为,陛下的策略能否完整的实施,还需要咱们共同的努力,鞠躬尽瘁正在此时。”

  群臣轰然而起,在蒋琬的带领下纷纷离开座椅,整齐划一的拜伏在地齐声共气道:“臣等谨遵圣命。”

  看着大臣们带着疑惑和振奋离开,刘山的心理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受。现在的大臣们对自己言听计从,即使提出建议也基本是附和着自己的意思,这种看似皇权威严实则为言路闭塞的状态,让刘山隐隐觉得有些不安。

  报纸的念头再次浮现在脑海,可民间办报纸参政议政的时机成熟了么?

  叫过来李靖轻轻的交待了几句,李靖连连点头称是道:“陛下,小的明白了,我这就安排人手在全成都撒网,只要发现谁敢胡言乱语,小的就将他直接拉入大牢审讯,一定搞清楚------”

  说的正高兴的李靖,突然看到陛下的神色有些愤怒,顿时停下原有的话题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小的这么做是不是有些不妥啊。”

  刘山怒极而乐道:“朕是让你去探探民间的氛围,谁说让你抓人了,不过今天朕倒是要提醒两句,你是朕的耳目口舌不假,但也仅仅是耳目口舌,明白了麽。”

  这句吩咐让李靖感到寒冷,冷汗几乎是在一瞬间湿透了后背。陛下的话说的很明白,任何事情只需要自己按照陛下的吩咐去做,陛下绝对不容忍自己擅自做出决定。

  想通了这一点,李靖噗通跪倒在地连连叩头道:“陛下,小的知错了,请陛下重罚。”

  刘山望了一眼远处的一座凉亭,平稳的吩咐道:“把张侯爷给朕请来,朕在那边的凉亭等他。”说罢,转身向凉亭走去。

  廖恩拉起李靖,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后,快步的跟上了刘山的步伐。李靖则哆嗦着举起衣袖,狠狠地擦了擦满脸的汗水,随即大踏步的向侯府飞奔。

  刘山的这次点拨其实也是随意而发,但对李靖及其廖恩等在场的侍从们心灵的震撼却是无比的巨大。能在陛下身边的都不是傻子,经过这么多日子的接触,大家纷纷明白了一个道理。

  陛下平易近人从善如流那是指在事情还没有定论之前,这个时候你提什么建议陛下都会仔细的聆听,可是一旦陛下做出了决定,这个时候你就啥都别想,闷着头实施即可。

  也许,刘山自己没有感觉到自身的变化,但经过一年的磨练,一股不怒自威的皇家威仪已经悄然的加诸其身,不管是蒋琬等重臣还是李靖等身边侍从,对陛下的这个变化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切身体会。

  没过多久,张绍已经满头大汗的站在了刘山的面前。

  看着张大侯爷的窘态,刘山不禁笑了出来:“大侯爷,你这是------”

  张绍看到左右无人,便嘿嘿一乐喘着大气说道:“皇帝大哥,小弟我这不是有日子没见到您着急的么,这不,听到您的召唤,我就马不停蹄的赶来了,嘿嘿。”

  刘山没好气的一指石桌上的茶水说道:“坐那儿吧,陪着大哥喝点茶,咱们随便的聊一聊。”

  张绍一拱手,静静的坐在了一侧石凳子上喘气,然后端起一杯凉茶咕咚一声进了肚。

  刘山看了看说道:“侯爷自打从西域回来也有大半年了吧,这期间你可一直都没闲着,忙里忙外的为国事操劳,可谓功勋卓著。最近朝廷会有些大举措,与东吴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往来会更加的紧密,侯爷有什么想法,给朕说说。”

  张绍转了转眼珠子说道:“皇帝大哥,小弟我最近倒是有些想法,可是不知道对不对。”

  刘山好奇的看着张绍,猛然发现经过大半年的摔打,张绍神情间的那股年少轻狂竟然被一种说不清楚的自信所取代。

  投放了一个鼓励的眼神,刘山端起茶盅品了一口说道:“有想法就是好事,反正现在闲来无事,不妨说来听听。”

  张绍稳定了下情绪开口道:“几个月来,一直有几大家族的人找我联系,想要参与我现在掌管的行业中来。因此,我就在想,这些家族的家底雄厚,如果有他们参与的话,对咱们产业的扩大会有很大的帮助。可是这些产业都是皇帝大哥的主意,另外有他们参与就要分给他们一部分收成,所以到现在我还是有些举棋不定。”

  张绍的这番话让刘山惊喜,能够有几大家族想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涉足商业,这说明一年来大汉以商业富国的策略初见成效。

  大家族的逐利行为可以理解,对大汉来说这还是一个好现象。但是有些事情必须防患于未然,绝对不能形成大家族垄断经济进而绑架朝廷的局面。

  看到刘山陷入了沉思,张绍知道刚才的那番话又触动了陛下的心脏,不明底细的他不免有些惴惴不安,端着一杯茶水在旁边不停的打量。

  渐渐地,刘山紧缩的眉头舒展开来,看了一眼不可终日的张绍,竟然呵呵的笑了起来。

  大汉既然决定了以商业立国,那就要允许大小商人到这个名利场来你争我夺,朝廷只要制定好游戏规则保护好民生,还担心什么。毛爷爷说得好,枪杆子才出政权,只要大汉牢牢的把握住这种国家机器,那些个商人想造反还得好好的斟酌斟酌。

  想通了这个环节,刘山轻松的说道:“侯爷这次又要立大功了,呵呵。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除了涉及到军工和机密的产业都可以让民间参与,朕也希望大汉的经济春色满园。”

  张绍悄悄的将嗓子眼的心脏安放到位,欣喜地说道:“多谢陛下,臣领旨。”

  刘山急忙交待道:“你的动作还要稍微慢一些,在这之前要与首相大人协商,朕这儿有几个要求你要记住,其一,不得损害民众的福利,其二,不可威胁国家的利益,其三,一切经济活动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实施,其四,要有相应的制约机构,至于其他的朕也一时想不起来,可以先操办着随时调整补充。”

  张绍频频点头,将刘山的叮嘱一一牢记在心。


  (https://www.tiannaxs.com/tnw125884/8013767.html)


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www.tianna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tiann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