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小说网 > 大帝归民 > 61

61


  南唐皇室中大多能文不能武,鄂王李景达是个异类。他不爱读书,从小喜舞刀弄棒,有些武艺。不过与那些久经沙场的战将相比,他相差太远。

  接到孙晟的战报,李景达竟来了精神。这些年,南唐一直无战事,他的身手和抱负无法施展,正郁闷着呢。

  “应立即修书前往金陵。”手下大将朱元提醒道。朱元便是李守贞叛乱时先到大蜀后到南唐请救兵那位,城破后逃到江州,投到李景达门下。因颇懂兵法,很受赏识。

  李景达这才一拍大脑,“差点忘了,快准备笔墨。”他不想他的大哥南唐皇帝李璟误会了自己,更不想别人说他们兄弟的闲话。

  你别说,李璟与几个弟弟之间的关系相当和睦,在那个时代绝对少见。二弟早亡便不谈,三弟李景遂生怕引来误会,李璟一登基,便自请离开金陵,前往洪州。李璟也不含糊,立他为太弟,封齐王,领江南西道兵马。

  什么是太弟?就是如果自己不小心亡故,登基的不是儿子,而是这位弟弟。李璟孩子尚小,这样做有其无奈,也说明了他们手足关系的亲密。

  当然这都是表面文章,李璟内心深处的戒备又有谁能看得清。

  太弟李景遂性情纯厚淡泊,善属文赋诗,也是那时期有些名气的诗人。到了洪州后,整日与朝官野士饮宴赋诗,其乐融融。

  虔州刺史王崇文的紧急战报让他大吃一惊。大蜀军队正向虔州进发,来势凶猛,请求援军。

  酒饮半杯赶紧放下,诗作两句忙仍在一旁,赶紧召集洪州及江南西道官员商讨对策。

  众官有些惊慌失措,毕竟大蜀的名声在近两年太旺。荆南,大楚,南汉,吴越,都在不经意间消失,让人恐惧。

  “齐王,虔州乃我江西南部最大防线,若有失,蜀军将长驱直入到达洪州,应马上派援兵相助。”洪州都押衙袁从范道。

  马上便有数名官员赞同。

  李景遂沉思良久,犹豫不决。

  袁从范着急不已,催道“此去虔州路途遥远,齐王应马上决断,否则就来不及了。”

  李景遂叹气道“还是先行向金陵禀报后再作决定吧。”他也有难言之隐,怕轻率调兵引来李璟的猜疑。

  洪州都虞侯卢绛劝道“待去了金陵再回洪州,只怕虔州不保。不如一边向金陵禀报,一边派出援兵。”

  李景遂点头道“那好。袁大人与王崇文大人一向交好,便由你率兵援助虔州吧。”

  这话让袁从范听得很不适宜,他知道李景遂还在记恨前年之事。

  王崇文败走汀州后,李景遂本要处罚,谁知他早已写了奏折直接送往金陵为自己开罪。

  李景遂因为此事对王崇文相当恼火,执意要降其职。袁从范便劝皇上亦不处理战败首犯陈觉,若处理王崇文岂能让人心服。

  李景遂只好作罢,但自那后便对袁从范心存芥蒂,不大喜欢。

  袁从范听命回府收拾行装,儿子袁晖正大喊大叫着率府内一干人拿着刀剑棍棒出来。

  “你们这是干什么去?”袁从范厉声问道。

  袁晖喊道“爹,龚仁那小子竟敢抢我的女人,我要好好教训他一顿。”

  龚人的父亲龚慎仪会文作诗,深得李景遂信任。“胡闹,都给我退下去。”袁从范大喝。

  袁晖还想争辩,见父亲火冒三丈,只好悄悄地退回府内。

  “不争气的家伙!”袁从范心中气愤骂道。如果他知道自己从此将见不到儿子的话,或许会多瞧几眼。

  李璟抱过幼子,仔细地瞧了几眼,乐道“果然是双瞳!哈哈,将来必定大有出息。”

  钟皇后跟着道“只要平平安安便好。”

  “皇上,大事不妙,紧急战报。”冯延巳急急走进道。

  李璟正在乐头上,漫不经心地道“什么事,这么慌张?”

  “大蜀,大蜀打我鄂州了!”冯延巳呼吸急促地道,“皇上,快看刘仁瞻的战报。”

  李璟慌忙将儿子放给钟皇后,接过来。看后,大惊“快,快召集文武百官,圣德殿议事。”

  圣德殿前,金鸡仰天高歌,这是李璟年前命人建造的,意寓自己是给南唐百姓引来光明的那只金鸡。

  圣德殿内,群臣议论纷纷,有些不知所措。毕竟这几年除了侵略别国,还未有谁来打南唐,大家都闲惯了。

  高坐在上的李璟突然有些疑惑。鄂州的军情怎会由寿州的刘仁瞻传来呢?鄂州守将孙晟呢?江州的四弟李景达呢?

  这么大的事竟不向我汇报。这个四弟做得有点过分!

  “大蜀竟敢犯我大唐,不自量力,我‘天下第一水师’必会让它好看!”有臣道。他说得没错,南唐最引以为傲的便是水军,誉为“天下第一水师”。

  冯延巳却将皇上的心思说出,“鄂王统领鄂、黄、江等州,并未发来求救,想必胸有成竹。刘元帅远在寿州,有点杞人忧天。”

  李璟不吭声,他想得更多。虽然与几个兄弟关系融洽,但他们手握兵权总是让人紧张。兄弟反目的事太多了,自己的父亲不就是这样夺得大吴天下的吗?

  “皇上万不可小觑大蜀,应赶紧派兵增援,以防万一。”说话的是兵部尚书韩熙载。

  他在李嗣源时期因父被杀从中原逃到吴国,才识出众,颇受徐知诰赏识,成为李璟的老师。李璟即位后,重用冯延巳这“五鬼”,他被任命为秘书郎一闲职,负责掌管书文图籍方面的工作。原兵部尚书陈觉在楚、在泉州败,查文徽又在湖州被俘,李璟对这五人心生怨气,这才想起韩熙载,降陈觉为兵部侍郎,提他为兵部尚书。

  李璟望着韩熙载,看出他的另一层含义。即使鄂王胸有成竹,也不能让他在军中有太高威望。

  李璟点点头表示对韩熙载的赞赏,“韩尚书说得有理。大蜀势头正猛,尚无败仗,必须阻敌于鄂州之外,方为上策。”

  韩熙载明白李璟看出了自己另一层意思,跟着道“只是鄂王仍未报来军情,皇上若贸然派出援军,恐会引起误会。”

  冯延巳一向不喜欢这人,讥讽道“韩大人这说与没说一样,那到底是派还是不派呢?”

  “当然派。”韩熙载随即答道,“若我猜没错,鄂王的信很快便到。皇上可先准备好援兵,待信一到,即刻出发,也不至于耽误战事。”一年很快过去,留妍瞳与杏儿分别怀上龙种,唯唐糖不见动静。虽然姐妹们很识趣地几乎每晚都将孟昶赶到我们的恬妃房中,仍是徒劳。

  孟昶安慰道“唐糖,没事的,不要那么介意。”

  唐糖心中很郁闷,表面上却装作无所谓,“我才没介意呢。你答应过我的,你也不介意。”

  “我已经有几个小宝宝了,不会介意的。”孟昶笑道。

  “是哦。”唐糖突然很得意,“没宝宝多好,可以跟你到处跑,可以去寻那《龟甲兵书》。”

  孟昶心中不忍她们挂牵这虚无的兵书,便道“反正藏宝图在咱这,不让坏人拿去便行。就你老公我的水平,还用得着一本兵书帮忙吗。”

  唐糖摇头,“我们一定要助你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你放心,一定能找到兵书。婵蕊姐姐已经答应下次出去时跟着我们了。”

  纸币的发行和流通进入轨道,皇宫内务管理按部就班,婵蕊这种女孩可不想永远闷在宫中,便在唐糖她们几个那说藏宝图指示的地方似曾相识。唐糖她们甚为高兴,便说下次一起出宫寻宝。

  “你又不会功夫,跟着做啥?”见到婵蕊,孟昶责怪道。

  婵蕊不服气地道“跟在你身边,要啥功夫。你说现在不趁这机会游历下祖国的大好河山,等将来回到现代,你掏钱请我到处旅游啊。”

  说的也是呢,现在多好,全是免费。孟昶笑道“还是大会计师会算。”

  这年八月,耶律璟出兵五万,会合刘崇兵马三万进攻大周的晋州。耶律璟乃耶律阮的长子,率兵杀死耶律察割后重新夺回政权。

  郭威自不想让天下人小瞧,任命他的铁哥们王峻为“征北大元帅”,去教训契丹和刘崇。烽烟又起。

  而南唐也传来消息,由于今年雨水多,引江河泛滥,洪灾频发,李璟等人焦头烂额。

  孟昶立刻下旨大蜀所有重要文武官员聚长沙议事。

  成都留赵季良、王处回、毋昭裔等人主持政事,王昭远、王朴、赵普,还有赵廷隐俱与他前往长沙。

  告别母亲与成都百姓,孟昶再一次出征。师傅、师娘,段思盈、唐糖与婵蕊跟随。

  长沙早换新颜,徐仲雅等人这几年的辛苦得到回报。

  各地主要负责人,包括江陵孙光宪、广州邹文远、杭州水丘昭券、桂管潘崇彻、湘西彭士然等人,各地主要将领除李延厚、侯弘实等人外,都已来到。

  盛会开幕。长沙修复一新的原楚王宫殿中,孟昶笑着表达对各位要员所作贡献的谢意。

  众人自是将各地的繁荣归功于孟昶的仁政,又将他好好恭维一番。

  大会进行到第三天,孟昶道出了此次大会的主要讨论议题进攻南唐。

  众官心中早已有底,做好了准备,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连彭士然也大方表示已准备五千蛮兵供皇上调遣。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孟昶委任王朴为征唐后勤保障总负责人,坐镇长沙,进行总体调配和安排。

  之后,便是军事布置。赵廷隐被任命为“征唐大元帅”,在长沙总体调度。

  展开大型地图,孟昶将心中深思熟虑过的征唐方案说了出来。“共分两个步骤,七路出兵,争取三年内占领南唐全部。”

  众人仔细倾听。

  “第一步骤是占领南唐淮南之地与江西大部,第二步骤便是挺进江东,拿下金陵等地。”孟昶指着地图道,“下面由赵廷隐大元帅作具体部署。”

  一路上,经过反复讨论,已在人员安排及兵力分配上定下初步方案。赵廷隐走到地图前,道“下面任命袁彦超为一路军元帅,高彦铸为副元帅,率水军从岳州沿江而下夺取鄂州,后图黄州、江州等沿江大镇;王赟为二路军元帅,张公铎为副元帅,率部自长沙出发取袁州,逼筠州等地;潘仁嗣为三路军元帅,周行逢为副元帅,自雄州、敬州等地进攻南唐虔州;王全斌为四路军元帅,李仁达为副元帅,自建、汀等州北上,直逼抚州;李廷珪为五路军元帅,霍犀猊、霍犀范为副元帅,会吴越兵力,自衢州出境,拿下信州;赵普为六路军元帅,慕容延钊为副元帅,统领杭州附近各州兵马,给江陵施压,待命行事。另任王昭远为二、三、四、五路军总监军,协调作战。”

  孟昶补充道“这四路兵马最终将要在洪州会合,齐力攻下这座南唐中部最大镇。”

  “遵命!”点到名字的将领站起道。

  不是七路吗?剩下一路呢?众人疑惑望向赵廷隐。

  赵廷隐苦笑下令“任命孟昶为七路军元帅,待水军攻下鄂州后,自鄂州北上,占领南唐淮南之地。”

  “遵命!”孟昶响亮答道。

  淮南之地由南唐第一名将刘仁瞻统领,是最难啃的骨头,怎能让皇上您去呢?众人纷纷大喊不行,抢着要代替。

  孟昶笑道“大元帅的任命你们也敢不遵?”

  赵廷隐叹气道“皇上心意已决,大家就别争了。”

  孟昶又笑道“各路军要紧密协作,若出现排挤或内讧,决不轻饶。”

  “决不会。”众将齐声道。看,孟昶一句话就把大家扯到别处去了。

  在每位重臣离开前,孟昶分别与他们进行了一次长谈。

  每个人都摩拳擦掌,兴奋无比,因为他们相信又将迎来一场大胜利。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同理,屡胜屡战,屡战屡胜。信心,来源于不断的胜利。

  彭士然苍老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因为儿子在孟昶身边,而且混得不错。他拉着儿子的手,将五千蛮兵的指挥权交过去,并一再嘱托保护好皇上的安全。

  回到岳州,袁彦超与高彦铸带领早已整装待发的大蜀水军率先向鄂州进发,打响蜀唐大战。

  鄂州守将不是别人,正是曾经的刘仁瞻手下孙晟。他一边向镇守寿州的刘仁瞻、江州鄂王李景达和江陵的皇上禀报,一边紧急从黄州等地调集南唐水军,准备与大蜀的江中大战。

  战报到达金陵时,李憬正在弹琵琶,那把著名的“烧槽”。冯延巳等人眯眼跟着节奏摇头晃脑,时不时地鼓掌叫好。

  报信官不敢打扰,直到曲毕,方才呈上鄂州战报。

  双手疲惫的李憬还在回味那绕梁曲调,无暇观看,挥手示意身后公公接过。

  在一片恭维声中,李憬又与众人饮酒谈笑许久。

  冯延巳见皇上有了倦意,不失时机地叫停,带众人离去。

  李憬打着哈欠来到懿德宫,又与钟皇后逗三子李从嘉玩了会,方才上床。

  躺在床上,突然想起三子诞生时扬州赛诗台的情景,又想起与孟昶煮酒论英雄的情趣,不禁莞尔一笑。

  “皇上笑什么呢?”钟皇后在旁低声问。

  “我想起一个人,这人很有趣。”李璟没有正面回答。

  钟皇后笑道“你想个外人作甚。皇上你发现没,咱们的从嘉是双瞳。”

  李璟一愣,“是吗?”双瞳者,必奇人也。

  “现在还不明显,皇上明日仔细瞧瞧。”钟皇后得意地道。

  “嗯。”李璟应了声。

  鄂州战书平静地躺在御书房的桌上,等待着南唐皇上的批阅。

  寿州刘仁瞻早已断定大蜀的入侵,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反复看了好几遍孙晟的战报,考虑良久,这才写了紧急奏折,快马前往金陵。

  大周内部还不稳,又要防范刘崇与契丹,不是当今大敌。大蜀野心勃勃,兵强马壮,一旦入唐,难以收拾。所以他建议自己亲率援兵前往鄂州,阻击蜀军。

  他总领淮南之兵,但只是清淮节度使,治所在寿州。孙晟镇守的鄂州、黄州及江州等州镇属李璟四弟鄂王李景达管治。若贸然出兵援助,便是犯大忌。

  孙晟之所以将战报第一时间传给他,是对“老领导”的尊重和信任。刘仁瞻自是清楚,马上又修书一封送往鄂州,嘱咐孙晟坚定防守的决心,决不能放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刘崇已在晋阳殿称帝,因为他那位本来要当皇帝的儿子刘赟莫名其妙地死了。郭威一再声明是因病而死,但谁都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刘崇痛哭流涕,自立为帝,国号仍为大汉,指着南方大骂郭威,发誓不抱此仇,死不瞑目。

  契丹南侵军队在途中遭到柴荣指挥的大周军队痛击,赶紧回撤。打得过打,打不过撤,这是他们的一向原则。回到燕京,却发现辽主成了耶律察割,原大辽皇帝的叔父。他发动政变,成功夺取大辽最高权力。

  刘崇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实力难以与郭威的大周抗衡,便不失时机地学起石敬瑭认耶律察割为“叔父”,希望能得到契丹的帮助“灭周兴汉”。

  谁还会嫌子侄少呢。耶律察割笑而答应。但自己刚夺权,根基未稳,希望“老侄子”耐心等待些时日。

  大蜀地盘这么大,首都仍在成都不方便治理,于是在大蜀朝内响起迁都的呼吁。

  但是迁哪呢?一直无法得到统一答案。从成都到江陵、长沙,再到广州、泉州、杭州,辽阔的土地上展开了一场迁都大讨论。

  这种讨论毫无意义,孟昶觉得。于是,正在杭州的他果断下旨,迁都费时费力,暂不考虑,当下的主要精力应放在稳定局面,大力发展上。

  纸币“交子”在户部统一领导下,已在川内正常流通,并正向川外扩展。婵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兴头正旺,亲自到江陵、长沙等地指导和布置这方面的各项事宜。

  唐糖三位美人拿着那张藏宝图兴趣盎然地研究着,她们不在乎那金银财宝,她们只想帮孟昶拿到《龟甲兵书》,助他成为千古明君。

  南唐的李璟有些坐立不安。突然间,他感到了威胁,明目张胆地威胁。如今的南唐竟在大周与大蜀夹缝中存在,时时刻刻都有被吞食的可能。

  他想寻找突破的方向,却发现除了东面的大海,其他所有方向都成了坚硬的墙壁,南唐无法攻破。

  还是冯延巳几人识趣,经常搞些小的宴会,并邀请他参加。大家饮酒作诗,奏琴咏唱,忘了忧愁,忘了烦恼。温馨高雅的氛围中,李璟笑得很悠闲。

  孟昶不悠闲,他已到达长沙。他心中有个疙瘩解不开。到底是留下南唐以避免与大周面对面接触,还是灭了南唐作为与大周抗衡的资本。

  遇到正在长沙的婵蕊,唐糖几位女子开心不已。再加上肖玉蓉、徐晴雅,叽叽喳喳,咯咯地笑个不停。

  婵蕊没有再向孟昶提起回到现代的事,大概她已完全融入现在的身份,并很开心。

  回到成都,孟昶召集大蜀的几位主要人物,将心中的疙瘩讲了出来,希望能被解开。

  赵季良、赵廷隐、王处回等老臣热血沸腾,觉得应立刻攻下南唐,先完成中国南部的统一。

  王昭远、赵普、王朴等年轻辈却恰恰相反。认为大蜀扩充太快,许多新进的地方都未走入正轨,而南唐幅员广阔、国力强盛,非一日所能解决。一旦踏入,很可能陷入泥沼,得不偿失。

  在征求了多方意见后,孟昶下了决心。用一年的时间准备,而后全面攻击南唐。至于大周方面,郭威一方面要对付刘崇与契丹,一方面又要进行内部大改革,无暇顾及南部之事。

  这样也好。孟昶心想。柴荣即位后,我可以与他划地为界,互不侵犯。他可以全心对付契丹,我也可以休养生息,等待赵匡胤夺位后与之争夺天下。

  想起很久前与柴荣的相识,孟昶有些无奈。他分不清知道别人的未来对自己来说是幸运还是残忍。

  空闲下来,孟昶逗孩子玩,开心极了。这一刻他忘记了人世间的纷争,忘记了凡尘琐事的困扰,只有最质朴的纯真。

  春节,他写下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红纸黑墨,令人贴于宫门两侧。百姓见之,纷纷仿效。自此春联开始流行。


  (https://www.tiannaxs.com/tnw125884/7962781.html)


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www.tianna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tiann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