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小说网 > 大启帝国 > 71

71


  斐景心中这个气,nnd,西蜀的这些都是啥人,人都被你们给撕票了,你还舔着脸要赏钱,欺负人都欺负到家了。

  怒气上升,恶气下降,斐景没好气的大吼一声道:“来人,剁下二人的耳朵,把他们轰出大营。”

  众亲兵怒喝一声就要行动,李靖急赤白脸的吼道:“曹魏的人果然不讲信用,咱们为了大都督不远百里来回奔波,最后得到的竟然是这个对待。哎------陛下还真没有看错你们,你们就是一群不知廉耻的匪类。”

  司马懿制止了众人的举动,惨然吩咐道:“两位使者的确于我司马家有恩,当重赏之。来人,重赏百金,礼送出营,不可堕了大魏和我司马家族的声名。”

  众人咬牙切齿的应诺,纷纷大张虎目怒视二人。李靖点头哈腰的接过赏赐,道了一声谢摆臀而去。

  回来的路上,小卒感叹道:“大人,陛下真是英明神武,他怎么知道那司马懿会赏给咱们这么多钱的呢。”

  李靖偷偷的掬下一把冷汗,白眼一翻没理小卒。

  心下却悲催的埋怨着,陛下,咱可不带这么玩的,来之前您可只是说给司马懿送封书信和一点礼物,可没说这蜀锦下盖着的是司马家二公子的灰坛啊。还有那封信,也不知道您是咋写的,那司马懿看了一下便吐血倒地,委实歹毒。

  最可悲的是,这份差事还是自己死乞白赖的央求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在陛下面前好好的表现表现。人家牛二赵立挺枪跃马的扬威西域,洒家是没有这个本事也没有这个机会,只好演绎一场独闯曹营的大戏,聊表寸心。

  好在当下的结局还能接受,百金的赏钱就当是给洒家二人压惊了。

  李靖的惊是压住了,胡奋带来的惊却让司马懿以下所有人大吃了一场。

  李靖一走,司马懿便击鼓升了大帐。等到众将按序站好,胡奋便带着哭腔把昨夜发生的战事汇报一遍,众人在吃惊之余,心中还立马产生了一些疑问。

  首当其冲的就是,沓中城外的三路援兵上万人马是从哪个方向去的。不论是从汉中还是成都,要想援助沓中,汶山是必经之路。咱们在汶山鏖战数日,别说西蜀的援兵了,连一只鸟都没从咱们上空飞过去。

  再说了,就算那一万人是飞过去的,可大军行动是不能缺少辎重补给的,万把人的补给没有三千辎重兵相随,那最多也就只能坚持三五天,又如何去援救沓中呢。

  第二个疑问让众人心惊,据众人所知,汶山姜维的兵马是大汉最强的兵马之一,连他们碰到了虎豹骑也只能选择组成战阵拒险而守,因此,发生在沓中的那场几百步兵击溃上千虎豹的事情,要不就是胡奋的话有假,要不就是那些步兵不是人类。

  虽然内心惶乱心神不属,但司马懿作为领兵多年的将帅,仍然在第一时间看清了局势,强撑起身躯面色苍白的吩咐道:“大势已去,我军立即撤兵。为了保证大军安全班师,还需要各位鼎力相助。”

  牛金等人知道现在已经到了万分紧急的时刻,当下必须放下所有矛盾,同心协力的度过难关。

  颤巍巍的,司马懿来到地图前轻声吩咐道:“现在胡遵在祁山以西勉强扎营,算是为咱们堪堪守住了一条退路,大军行动至此至少要两日时间。局面大家已经清楚了,咱们后有刘禅追兵数万,前有沓中守军万余,身边还有姜维近万强兵。因此,本都需要一部人马拒敌于此,不知哪位将军愿往。”

  众将心中稍有顿挫,牛金的声音便震慑人心:“末将不才,愿死据蜀兵。”

  司马懿深深的看了一眼牛金,心中难免有些激动。咳嗽了一声道:“将军可知,此战犹如甘松之蜀兵,一时不慎则万劫不复。”

  牛金大义凛然道:“末将追随先帝起兵于许昌,如今报效陛下于洛阳,值此危难之际,末将义无反顾,愿率本部一万精兵,为大军扼守后路,请大都督成全。”

  司马懿几步上前,双手搀住牛金道:“将军此言,壮哉。来日大军汇集于上邦,本都亲自为将军把盏。”

  牛金一抱拳施礼道:“多谢大都督。”

  司马懿转身回到了帅位,手持将令吩咐道:“王经听令-------”

  随即,整个曹营人声鼎沸,各级将领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不一会儿,各处大营四门大开,小将王经的五千兵马率先而出,向着北方疾驰而去。

  汶山城内,顾力惊喜交加的跑来,向姜维通报了曹营北去的讯息。

  姜维略一思索便冲着王嗣说道:“大人,曹兵北遁说明沓中我军取得了战果,切断了他们的退路,且成都的援兵已然抵达。因此,汶山的守备就交给大人了,本将即整顿军马衔尾追击,配合援兵痛歼来犯之敌。”

  王嗣也大喜过望,急忙振奋的应诺道:“伯约将军放心,汶山驻屯兵两千多人,誓死维护汶山安全。”

  再不多言,姜维甲胄上身枪马齐备,在顾力的追随下,大步向校场走去。战鼓声伴随着他们矫健的步伐隆隆而起,震慑的大汉兵卒雄心万丈。

  对于江油的刘山来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此时此刻心情十分的轻松。

  刚刚接到邓艾的汇报,由他统帅的两万大军已经安全度过涪水,轻松的绕过汶山直取迭部和甘松。

  紧接着又接到成都蒋琬送达的公文,称宗预从东吴发回了讯息,孙权重兵集结于巢湖,即日便可渡江攻伐合肥。

  “大事成矣。”刘山手舞足蹈的欢畅着,高声吩咐道:“来人,击鼓升帐。”

  第一次作为统兵的主帅,刘山显得意气风发。Nnd,朕虽然没见过猪跑,但是猪肉还是吃了不少的,小小的点兵出征自然不在话下,再说了,这些天光是看邓艾的做派就学习了不少嘛。

  蒋斌所在的龙骧第二军第一师为先锋,马宇的第二师为后队,刘山自统大军一万为中军,大张旗鼓浩浩荡荡的杀向了汶山。

  这个安排其实也是邓艾走之前便已经商定,目的是为了掩护邓艾的大军奇袭迭部。

  对于迭部,刘山不是非常的清楚,经过邓艾的一番解释才明白。

  有了迭部在手,整个阴平郡全境便落入了大汉的囊中。最重要的是,迭部与沓中犄角相依,相为互补,使得整个大汉西线的守备力量倍增,同时,曹魏的陇西各郡便成了大汉予取予夺的地区,在战略上陷入了完全的被动。

  甘松再次被刘山提起,既然这个地方成为了汉魏两军争夺的焦点地区,那它就是一处非常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刘山的意思很明确,一旦迭部战事结束,立刻将甘松建造成一夫当关的军事堡垒。

  至于司马懿,刘山想的很清楚。这厮现在还不能一刀砍了,留着他的目的是让他继续在曹魏与曹氏势力鹬蚌相争,这才符合自己渔翁得利的整体战略思考。

  不过,也不能就这么让他轻松的跑了,必须给他长长记性。

  综合评定了一番汉魏之间的实力对比,曹魏马步军五六万,这些天虽有伤亡但未伤筋动骨;自己兵马两万加上姜维一万还有张嶷的无当飞军四五千,总兵力也就只有不到四万人。

  考虑到曹军归心似箭士气萎靡,双方的实力还是在伯仲之间的,因此,不要命的死掐虽可重创曹军,但对大汉来说也有不可承受之重。

  于是,敲山震虎之策便顺理成章的实施,这才有了邓艾偷偷摸摸刘山大张旗鼓的态势,邓艾是偷偷摸摸的实取迭部,而刘山则是大张旗鼓的震一震司马懿这只老虎。

  刘山想起邓艾在临行之前的提醒,姜维第一次独自统兵作战却先胜后败,一旦得知曹兵北去,必会衔尾追击。而曹军主帅司马懿足智多谋,此次落败绝非其能力不足,且曹军实力并未受损,姜伯约如果贸然追击,必然落入曹军的圈套。

  对于邓艾的分析,刘山是彻头彻尾的同意。姜维虽然是三国后期不可多得的将才,但目前还只是刚刚出道的毛头小子,面对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吃亏上当几乎是必然。

  二话不说,刘山号令全军加快步伐,只有尽早的与姜维汇合,才能确保这次汉魏之战完美收官。

  司马懿的退兵速度极快,等到刘山统兵杀到汶山,只看到城外一片狼藉,再无一个活物。

  王嗣早早的接到陛下亲临的消息,但因曹兵的去向不明,也没敢出城迎接,只是在刘山到来的时候才打开城门。

  看着汶山城墙处处血迹,刘山感触到这场大战的惨烈。不过驻屯兵的气势还是不错的,虽然还比不上真正的大军,但经历了一场大战,这些幸存的士卒俨然历练成了一名合格的士兵。

  翻身下马,刘山一身戎装的走向王嗣。王嗣见状赶紧跑步上前,大礼参拜道:“臣汶山太守参见陛下。”

  刘山双手虚扶起王嗣,心中百感交集。眼前的这位也就四十多岁,但双鬓已经霜白,枯裂的嘴唇显示着这一段时间他和帐下的士卒们经历了一场怎样的煎熬。攻取汶山的作战计划受阻,司马懿的心底再次剖析了一下东向汉中的可能,这次汉魏之战要想取得战果,偷取阴平东向汉中则成了最后的手段。

  鸣金的声音响起,曹军的攻势瞬间减弱,在将领的统帅下鱼贯的退出了战场。

  姜维沉静如水的稳坐在城楼之上,心中的疑惑丛生。

  今日曹军的攻势可以用虎头蛇尾来形容,与这些天的情形截然不同。

  王嗣也察觉了一丝不对劲,低声询问道:“伯约将军,曹军今日的态势好像不对劲,好像未尽全力似得。”

  姜维点了点头没有吭声,眼睛盯着城下不远处集结的曹军,心中仿佛有了一丝明悟。

  倏地站起身来,姜维圆睁双眼道:“看来司马懿想要转兵他向,但不知是退兵还是攻取阴平直扑汉中。”

  王嗣有点疑惑,急忙问道:“将军,曹军东向汉中有可能,怎么会选择退兵呢。”

  姜维想了想道:“如果曹军退兵便只有两个可能,或者是张嶷沓中获胜,或者是成都的援兵到了。顾力,吩咐大军整军待发,以待城外情形有变。”

  汶山城内鼓声阵阵,蜀汉的兵营里紧张的气氛愈发强烈。

  此时,司马懿站在汶山城外不远的地方,从攻击开始到现在,他亲眼目睹了汶山守军在姜维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防御,从排兵布阵和指挥手法上看,司马懿已经确信了一点。

  姜维已经得到了诸葛亮的真传,蜀兵在进退之间有着明显的诸葛亮治军的痕迹,诸葛弩的运用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重创攻城曹军的利器也正是这种可以连发的弩箭。

  还有一种巨箭闻所未闻,简直就是一根根的小树干,组成了阵势的大军一旦被它击中,死亡一串人马也就罢了,对整支军队士气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忽然想到了一件事,西蜀边境的各处险隘都经过了一番修正,那么阴平会不会也部署了这种威力惊人的家伙呢。

  斐景看到大都督的面色不佳,急忙问道:“大都督,大军的调整已经完毕,是不是开始下一步的计划。”

  司马懿沉吟了一下,目光逐渐的坚定,这次攻伐西蜀明里是为了大魏一统江山,实则关系到自己在朝廷的地位是否稳固。一旦这次的攻伐成了画饼,来自曹氏家族的冲击将不可想象。

  胡遵的战报再一次浮现在脑海里,司马懿的心中也不免有些惶惶。如果沓中胡遵不能完美的实施包围计划,甚至被西蜀击败,那么自己这几万人马必将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

  想到这儿,司马懿也不禁微微打了一个冷战,胡遵的胜败关系到自己的退路,这一点绝对不容有失。

  将将转回军营,司马懿立刻下达了整肃军马,转向阴平的命令。整支大军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大都督的将令说的很清楚,只带十天的口粮其余的全部交给牛金大将军。

  司马懿趁着这个空档,深深的陷在中军大帐里思考沓中之事。此间存在的太多的不确定,任何一点闪失对自己的大军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斐景静静的陪在左右,看着司马懿紧缩的眉头心中的担忧逐渐沉重。

  跟随大都督多年,可从来没有见过他如此的愁绪万千,即使当年面对着诸葛亮,他仍然可以保持着轻松的心态,这一次却愁眉紧锁,可见当下的事情关系重大。

  “前往沓中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了没有。”沉寂良久的司马懿终于发声问道。

  斐景闻言急忙拱手道:“回大都督,此地据沓中近九十里,再加上还要打探消息,不会这么快回来,估计再有两三个时辰就会有确切消息了。”

  司马懿轻唔了一声,知道自己有点心急了。一向谨慎的他在心中决定,必须等到沓中的消息确认,再领兵东向不迟。

  “报。”大帐外有兵卒的声音响起。

  招进来一问,原来是江油刘禅有使者前来,说是要给大都督送来书信一封和礼物若干。

  司马懿心中没来由的一紧,似乎有一种莫名的心悸荡漾,急忙将蜀国的使者唤入,详细的询问。

  面露微笑素冠霞带的李靖一副大国做派,在听到进入的声音后施施然的走了进来。

  斐景冷眼看着来人,素白的双手捧着一封书信,面色红润步履轻快,后边紧紧跟着的小校则双手端着一个盖着蜀锦的托盘,亦步亦趋。

  见到司马懿,李靖微微一礼道:“大汉圣皇陛下使者李靖,见过大都督。”

  司马懿微微一笑道:“圣皇陛下?呵呵,刘家的懦弱子弟口气不小,不知道厚颜无耻之语是否为他专设。”

  李靖也是微微一笑道:“临来之前陛下交待了,大都督的第一句话如果是轻蔑之语,那么便先交书信再送礼物,如果是诚心之语则先交礼物再送上书信。看大都督的处事,李靖知道现在怎么做了,这是陛下的亲笔,现交予大都督亲启。”

  司马懿觉得自己被一个小人物憋得够呛,但在两国交战之时,自己刚才对待来使的态度是有些过分,只好讪讪的接过书信,仔细的观看着。

  斐景一直在留意司马懿的神情,大都督今日有些心烦意乱,不知道这位使者带来的信息会发生怎样的后果。

  脸色逐渐的苍白,气息愈发的凝重,司马懿怒吼一声便将书信置于地下,恶狠狠的吩咐道:“孺子安敢如此羞辱。来人,将此人斩首示众。”

  两名曹兵急速跑进大帐,三下五除二便要将李靖缚手捆臂的予以缉拿。

  斐景急忙拦住劝解道:“大都督息怒,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惯例,此二人不过是西蜀小卒,斩杀了徒惹世人笑话,但不知道大都督为何生气,还请明示。”

  司马懿觉得自己有些头晕目眩,伸手指了指地上的书信,气冲斗牛。

  斐景急忙拿起书信,一目两行的看了起来。

  “大汉皇帝至魏都督司马仲达亲阅:听闻仲达来朝,朕心甚慰。大都督之精心谋划,深得兵法谋定而后动之语,朕已悉知。师昭兄弟二人微服于前,大都督兴兵于后,足可见卿之重意。唯惜朕国事繁忙致只逢其弟未见其兄,失望之情无以复加。

  今日之势,于仲达已如累卵,朕闲暇之余试为大都督分析之。

  师兔脱于广汉,昭授首于成都,大都督祸乱大汉之策已然落空,其后武都陈泰兵败,迭部羌胡溃逃,上庸曹宇龟缩,斜谷夏侯胆怯,卿之谋划虽美,却苦无助力,当下已成镜花水月,成功渺茫。

  然仲达不清兵法之奇正,不明战略之缓急,妄动刀兵于蜀地,实为智者之不取。现沓中胡遵鸟遁,汶山仲达受困,兵无战心归路锁闭,朕深为卿之安危忧心忡忡。

  旦夕之际,仅以兵卒二人携朕之书信与昭之亡魂赋予都督,以全仲达之天伦,黄泉路上父子相伴亦不孤单矣。”

  斐景终于明白大都督为何狂怒失态,大公子病重未愈二公子身亡异地,这全都是拜刘禅这厮所赐,这番打击谁也承受不起。

  更气人的是,刘禅这货连讽带刺的送来了一封满含嘲讽的书信,把大都督的计划分析的一清二楚不说,还隐喻大都督父子二人相伴黄泉,这真是啥都不可忍了。

  手指着李靖,斐景口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李靖莫名其妙的冲着司马懿一摊手道:“大都督,信你看完了,这儿还有陛下御赐的礼物,请接下。”说罢,嘴角一呶示意跟随的兵卒将手中的托盘送上。

  司马懿胸腹逐渐平缓,伸手解开蜀锦定睛望去,一块灵牌一尊陶坛,显而易见这便是司马昭的魂魄所在。

  “报,车骑将军胡遵之子胡奋有紧急军情来报。”大帐外一个急促的声音响起。

  司马懿突然身形一错,张口喷出一缕鲜血混沌的软到在地。斐景大惊失色,急忙上前搀扶,口中疾呼道:“大都督,大都督------”

  大帐中的慌乱引起了帐外亲兵的注意,一个个纷纷擎出利刃,准备了结了李靖二人。

  司马懿悠悠转醒,喝退蠢蠢欲动的亲兵。胡奋是胡遵的长子,始终追随在他身侧,如果不是事出紧急,他又怎么可能出现在此地。现在,胡奋的出现只说明了一件事,刘禅信中所说的沓中战情,已然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经年的谋划付诸东流,司马懿已然可以想到大魏朝廷上下,尤其是曹氏家族幸灾乐祸的笑容,更为紧要的是,自己的这支大军已经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当务之急便是如何从绝境中逢生。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稳定下心神,司马懿凄惨的展颜一笑道:“回去告诉刘家子弟,他的这份大礼我笑纳了,来日当亲到成都答谢。”

  李靖此时也清楚了事态严峻,装作关心的上前说道:“大都督既然身体不适,本使就不再叨扰了,只是来之前陛下说过,我二人这次前来送信,大都督必会重谢我等,不知大都督------”


  (https://www.tiannaxs.com/tnw125883/7893070.html)


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www.tianna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tianna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