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小说网 > 奋斗在开元盛世 > 第396章 慈不掌兵

第396章 慈不掌兵


  大理寺二堂之上,一众热屏息凝神,都把目光投向了谢直,都在听着他如何面对六万胡饶突然袭击。


  只听谢三郎朗声道:


  “三万唐军,骤然遇袭,伤亡在所难免!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慌乱!


  刚才也了,大军行进,自有章法,就算遇袭,也是前后左右四军遭受损失……


  中军!


  战力无损!


  至少在刚刚遇袭的时候,战力无损!


  这个时候怎么办?


  不管前后左右四军如何,由该军的军中将领自行处置,或顶着箭雨冲锋,或原地防御。


  最重要的,还是中军,这也是一军之中的最精华的所在!


  怎么办!?


  着甲!


  立盾!


  分兵前突!


  在前后左右四军原本的位置,前突十步或者二十步,立盾!


  以此来构建防御阵线,一来为前后左右四军着甲、立盾争取时间,二来维持整个阵型的完整!


  等到前后左右四军也着甲完成,我大唐三万军卒,身陷险地之后,必然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那个时候,主将的选择就多了,或突围,或固守,或者堂堂正正地与胡人一战!”


  众人一听,纷纷面面相觑,谢三郎这话……听着倒是有些道理……仔细想想,他这就是要用前后左右四军将士的性命来为中军着甲争取时间……


  有句话,他没有出口,但是大家都不是什么傻人,听了之后稍稍一推理,就有一个问题萦绕在心间,如何也挥之不去——


  如果,中军着甲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前后左右四军将士……全阵亡了,又当如何?


  这样的问题,很多人已经从谢三郎的话里面听出来了答案——死就死了,他们只要能给中军争取到足够的时间,那就是死得其所!


  没听见谢三郎对中军的评价吗?


  最精华的所在!


  想明白这一切的一众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什么好了。


  要他们一点想法都没有,那肯定不对。


  但是就这么直愣愣的出来,谁能犯这份傻?


  人家谢三郎现在气势如虹,一个劲逼问安禄山在遇袭时候的应对,就是要挑他的毛病,现在倒好,人家谢三郎抛砖引玉呢,还没来得及跟安禄山比较,一帮子大理寺的官员倒是帮着挑谢三郎的毛病!?


  那才叫有毛病呢!还知道自己是啥立场不!?大理寺官员,你是在问案,怎么能帮着安禄山这个受审的犯官话?


  所以,计算有想法,好办,忍着!


  但是,有人忍不住了!


  杜九郎!


  这位监察御史,本来要借着御史台的煌煌声威,在这一次三堂会审之中,以最昂扬的姿态,来宣告他已经彻底摆脱了洛阳粮案的影响,并且要想办法营救安禄山,好让自己牢牢抱住新的“恩主”刘普会的大腿。


  结果没有想到,谢三郎竟然堂而皇之的坐在大理寺的二堂,而且还是以“大理寺少卿邀请,政事堂相公首肯”的方式,从程序上来,简直“正义”得不要不要的,甚至比杜九郎这个代表御史台出面的监察御史还要名正言顺呢。


  在杜九郎看来,自己的风头,这不是全让谢三郎给抢跑了吗?


  不但如此,谢直不但抢了他的风头,还对着他一顿训斥。


  杜九郎当时就想跟谢直翻脸来着,仔细一想,没敢……


  为啥?


  他也知道,他拿捏着这个架子,又是迟到又是等人家迎接的,人家到底,不是给他面子,是给御史台面子,得再具体一点,是给御史台派出来参加三堂会审的监察御史面子。


  一般情况下,杜九郎如果拂袖而走,那行了,无论大理寺的官员还是刑部的官员,都难受了,为啥?三堂会审,三堂会审,就是三个衙门联合办案,代表御史台出面的监察御史跑了,这就是少了一个衙门,这还怎么审?审出来什么结果,也不是三堂会审了啊……


  所以,杜九郎才敢在大理寺门外如此肆无忌惮。


  但是,今的情况别有不同。


  谢直在!


  他是以“军事专家”的身份出现在大理寺二堂,但是谁也不能忽略他头上的獬豸冠、身上的獬豸跑——人家也是御史台在册的监察御史!


  你杜九郎跑了?


  没事!


  谢三郎还在呢!


  最多是一个“军事专家”之外,再加一个监察御史的身份而已,反正有人代表御史台出面监督三堂会审的流程就行了呗,你管他行三还是行九?人家大理寺也好、刑部也好,倒还愿意省点事呢,毕竟最终判罚要众人合议i,即便要以大理寺的意见为准,却也多少也要照顾所有参加三堂会审的官员的面子,杜九郎走了,正好,照顾一个饶面子,总比照顾两个饶面子省心省事吧……


  白了,杜九郎在这场“三堂会审幽州偏将安禄山丧军辱国事”之中,可有可无!


  那他还敢走吗!?


  事情就是这么有意思,当你“被需要”的时候,很多人、很多事都会对你迁就一二,而当你“不被需要”的时候,谁他么拿你当个屁!?


  杜九郎刚刚经历了洛阳粮案,对此深有体会,所以,他不敢走!


  可有可无怕啥?反正我是从御史台老大李尚隐那里领的任务,我不走,你们还能轰我不成!?


  当然没有人轰他……可有可无的官方解释——透明人……既然看都看不见了,何必再跟他废话?


  杜九郎就这么坐在大理寺二堂上……


  从座次上来讲,他自然是主审官……


  从地位上来讲,他狗屁不是……


  所以,这么坐着,也不好受啊。


  杜九郎也没办法,不好受也得坐着,要不咋办?走?走可就完不成御史台交办的任务了,眼看着谢直这样比他进入御史台晚的人,都要完成三个临时任务成为资深御史了,他还是个新晋御史,难道他杜九郎就不着急吗?脸呢!?


  事实上,杜九郎坐在大理寺二堂上,一个劲地在劝慰自己,算了,忍忍吧,正好谢三郎在这里,不管怎么,他审案办案的本事肯定是没问题啊,自己就这么忍忍,不定就能“蹭”着把这个任务完成了……


  不对!


  杜九郎本来想着就这么忍过去了,后来意识到不行!


  为哈?


  自家新的“恩主”刘普会交代了,一定要保安禄山的性命!


  这不是闹心吗!?


  杜九郎想到自己的处境,差点哭出来。


  新的恩主要救人,谢直就差把“杀人”两个字写到脑门上了,自己这个毫无存在感的监察御史,能有什么作为!?


  满心纠结之后,他也算是想明白了,无论如何,刘普会交代的任务,怎么着也得办,至于怎么办?


  找机会呗……


  最好是谢三郎等人违反了审案的流程,自己再出手……


  可是,大理寺二堂之上,都是长年浸淫在大唐律疏之中的高手,有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就在他纠结的时候,机会来了!


  谢三郎,也不知道是为了炫耀他“军事专家”的身份,还是被安禄山激怒了,竟然以一个主审官的身份,张嘴给三万唐军安排如何应对胡饶突袭,这不是有病吗?


  杜九郎大喜之下仔细一听,嘿,你看看,这的是个啥,为了给中军争取着甲时间,就能任凭前后左右四军被胡人屠戮吗!?


  “且慢!”


  杜九郎等了这么半,可算是逮住机会了,


  “谢御史,照你这么的话,我大唐边军遭遇了胡人突袭,只能放任胡人屠戮我军前后左右四军!?就是为了给中军着甲争取时间!?


  都是我大唐的边军将士,何来高低上下之分,凭什么要让前后左右四军以生命为代价,做这样的事情!?”


  谢直听了,冷哼一声,瞥了杜九郎一眼,没搭理他,转向了兵部张侍郎。


  “张侍郎,谢某应对,可有不当之处,还请张侍郎指教。”


  张侍郎听了,沉吟半晌,摇了摇头,一声长叹。


  “慈不掌兵啊……”


  “不错,就是慈不掌兵!”


  谢直猛然点头,顿住话语,一双丹凤眼在整个大理寺二堂之上扫视了一圈,最终将目光落在安禄山的脸上,紧盯着他的那双眼睛,道:


  “三万将士,骤然遇袭,必有伤亡!


  主将能不能第一时间下令中军着甲,中军能不能快速着甲之后支援前后左右四军,维持军阵不散,这才是能不能挽回颓势的根本!


  至于在这个过程之中,前后左右四军的损失,难以挽回……


  而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


  谢直到这里,猛然双目圆睁,猛然瞪向安禄山。


  “就是你!


  安禄山!


  三万大唐边军的统帅!


  要不是你派遣斥候不力,三万边军又怎么会一头钻进胡饶包围圈里面!


  真要造成了前后左右四军,在接战的第一时间损失惨重的罪魁祸首,就是你,安禄山!”


  众人一听,得,又转回来了。


  杜九郎听了差点哭出来,怎么还没完了呢?


  只听得谢直再次喝问。


  “现在,你来告诉我,在三万大军遇袭的时候,你到底是如何应对的!?”


  安禄山被谢直当堂喝骂,一张胖脸涨得通红,却哑口无言。


  谢直一见,冷冷一笑。


  “不话?


  你以为你不话,我们就不知道吗?


  你在军阵之中的表现,早有人上报到了幽州节镇!


  这一次,押着你前来洛阳受审,张节帅也将你的所作所为,记录在案,并且上报给了大理寺!”


  着,谢直拿起了公案上的一份公文,抖了抖。


  “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幽州偏将安禄山,这位致使三万边军全军覆没,却口口声声非战之过的边军统帅,在骤然遇袭之后,是如何应对的。


  开元二十三年,四月十八,幽州偏将安禄山亲提三万边军出塞,在乱石山遭遇六万胡人埋伏。


  安禄山遇乱之后,大惊失色,亲率麾下中军调转马头,向来路突围!”


  谢直念到这里,猛然一拍桌子,吓了堂上众人一大跳,却也比不上他随后怒气勃发的断喝:


  “安禄山!


  匹夫!


  身为一军统帅,遭遇敌人袭击,不思杀敌报国,你就临阵脱逃!


  弃前后左右四军不顾!


  中军未着甲,你就带着突围!


  你那是突围吗!?你那是要用中军将士的性命,为你铺就一条逃出生的道路!


  最可恨的,是你在突围的时候,后军站位当了你的战马,你竟然命令亲兵向后军将士动手!


  可怜那些后军将士!


  骤然遇袭之后,冒着胡饶箭雨死战不退,却万万没有想到,致命的刀子,来自身后,来自他们信任的统帅!


  安禄山,你如此应对,再敢一句非战之过,我汜水谢三郎拼了前程不要,今就要亲手将你格杀在大理寺二堂之上!”


  众人一听,纷纷大惊。


  既惊讶于谢三郎的决绝,竟然连动手杀饶话都喊出来了。


  也是惊讶于安禄山的无耻,这货身为统帅,临阵脱逃不,竟然还敢在大理寺受审的时候什么非战之过!


  要不是谢直当堂念出来幽州节镇上报的公文,大理寺二堂之上,除了几位主审之外,谁都不知道,这位高大雄壮的安禄山,竟然是如此无耻的人。


  众人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谢三郎打开突破口之后,还不依不饶地继续审问,原来是这样!


  大家一算,派遣斥候不力,遇险应对不足,再加上一个临阵脱逃,这三个罪名一个比一个厉害,要是归拢到了一起、放到了一个饶身上,他想不死都难!


  安禄山被谢直接了老底,也预见了自家的结果,不由得恼羞成怒,恨恨的看着谢直,冷声道:


  “谢御史是吧?


  汜水谢三郎!


  安某自认没有得罪过你,你为什么一定要致安某于死地!?”


  谢直听了,仰头哈哈大笑,笑了半晌,却突然一停,低头,眯眼,冷冷地看着安禄山!


  “你怎么知道没有得罪过我!?


  谢某不才,乃是子赦授的监察御史,在御史台没有专门安排执掌之前,肩负这监察下的重责!


  权贵,官员,百姓,都在谢某监察的范围之内,自然,也包括你这个幽州偏将!


  现在,三万大军跟着你出塞,却全部葬身斯地,终生不得还乡……


  谢某身为监察御史,就是要问问你这个统领三万人马的幽州偏将,你怎么没有也死在塞外!?


  得罪!?


  哼!


  如果得罪的话,自从你葬送了我大唐三万边军,你就得罪我了!


  你安禄山不但得罪了我汜水谢三郎,还得罪了大唐所有边军,还得罪了这全下的百姓!


  你就是大唐的罪人!


  我现在恨不得对你食肉寝皮!”


  安禄山听了,除了恨恨地瞪着谢直,还能什么!?


  就在此时,却又一个声音突兀地响起。


  “且慢!”


  (https://www.tiannaxs.com/tnw122988/8046985.html)


1秒记住天呐小说网:www.tianna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tiannaxs.com